本篇文章627字,读完约2分钟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走到了风口浪尖,这给许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有些甚至危及到了它们的生存。就连经历过无数风雨的企业家陆也承认:“他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严峻的形势,这是他创业生涯中最艰难的阶段。”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万向集团加大了技术研发投入,加快了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和新能源开发。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回暖,万向迅速抓住了机会。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核心优势,它不仅没有在金融“海啸”中消失,反而扩大了市场。在并购国外知名企业的同时,通过二次开发获得了一批核心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同行业中的排名大幅提升。
像万向集团一样,当一大批创新型企业陷入危机时,他们不但没有退缩,反而增加了在R&D的投资,加快了创新的步伐。他们不满足于跟随和模仿,不等待技术转移,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核心技术,寻求可持续发展。他们表现出的创新意识是中国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企业的成长不仅表现在规模的扩大和业绩的增长上,还表现在对规律的理解和把握上。成熟的企业可以充分认识到,只有创新才是企业走出困境、持续发展的动力,并把增加创新投入和提高创新能力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中国科学院高技术局局长田静曾有一个形象比喻:如果企业因为危机而停止创新投资,开始“吃老本”,这就相当于农民吃种粮,最终将眼前的困难变成长期的失败。根据国际经验,技术研发投资占销售额不到1%的企业很难长期生存。比率在2%左右的企业只能简单维持,只有比率在5%左右的企业才有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可以保证创新能力的提高,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许多创新型企业在困难时更愿意投资创新。这些企业2009年在R&D的投资占销售收入的5%或近5%,这也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企业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综合环节。只有通过企业,大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才能真正转化为规模生产力,形成国家经济实力。在世界范围内,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一批世界级的创新企业无一例外地崛起,对提升国家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美国的波音、微软和英特尔,日本的丰田、索尼和松下,德国的大众和西门子,韩国的三星、现代和lg,在某种程度上引领了我国乃至世界的技术创新。海尔和华为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企业的科技实力。
如果企业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国家就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期待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创新型企业的示范和引导下,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
标题:创新的自觉是企业成熟的标志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6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