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0字,读完约4分钟

房地产行业出现了一种新版本的“国家进步与民间撤退”。

在债务泥潭中挣扎了两年的中新房地产集团(00563.hk,以下简称“中新房地产”)终于获得了自由。这个曾经的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没有逃脱被收购的命运。

上市房企并购第一案 上实控股收编中新地产

1月19日,上海实业控股(报价、信息、评论)有限公司(00363.hk,以下简称“SIIC控股”)发布公告,以总成本约27.46亿港元(约24.19亿元人民币)收购中新房地产45%的股权,成为中新房地产的最大股东。

上市房企并购第一案 上实控股收编中新地产

作为2010年房地产行业第一个M&A案件的主角,SIIC控股的国有资产背景尤其有趣。在经历了2009年土地市场的“国进民退”之后,国有住宅企业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落魄”的住宅企业。

上市房企并购第一案 上实控股收编中新地产

失意的中信地产

根据公告,SIIC控股的全资子公司英佳股份有限公司将以现金支付的形式,以每股2.32港元的价格,有条件地收购新中地产5亿股旧股和6.84亿股新股。收购完成后,SIIC控股将拥有中新房地产约45%的股份,并成为单一最大股东。

上市房企并购第一案 上实控股收编中新地产

如果这笔交易如期完成,中新房地产将成为第一个在中国收购的上市房地产企业。

“中新现有的项目、国家业务和管理团队的实物资产都是优秀的资源,这对SIIC控股来说意义重大。”收购计划宣布后,SIIC控股副首席执行官、上海程凯董事倪建达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上市房企并购第一案 上实控股收编中新地产

中新房地产于1999年在北京成立,2003年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后迅速扩张,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和重庆开发了20多个房地产项目。2007年至2008年,中新房地产收购了10多个大型项目,土地储备接近1500万平方米。

上市房企并购第一案 上实控股收编中新地产

无论从资产规模还是盈利能力来看,中新房地产都是当时行业中最好的。然而,中新房地产最终为其激进化付出了代价:2008年,销售低迷,2009年,中新房地产面临着总额超过100亿元的偿债压力。

上市房企并购第一案 上实控股收编中新地产

处于资本链断裂边缘的中新房地产不得不廉价出售资产来偿还债务。然而,这一套目前的计划似乎并不顺利。2009年,中新房地产只完成了北京和天津的几个项目的转让,收回的资金只有30多亿元。

上市房企并购第一案 上实控股收编中新地产

骄傲的人尚实控股

鉴于其项目没有赎回的希望,中新房地产只能选择出售其股份。潜伏已久的潜在买家已经浮出水面。

2009年9月,有传言称,中新房地产与SIIC控股的子公司上海程凯草签了股权转让协议,但双方都守口如瓶。现在,SIIC控股宣布,中新房地产同意出售45%的股份,这最终得到了暂时的休息。

上市房企并购第一案 上实控股收编中新地产

作为买家,SIIC控股是房地产企业中一个彻头彻尾的“新面孔”。

但是,作为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IIC集团”)的控股公司,SIIC控股的实力不可低估。据公开信息,SIIC集团是上海市政府全资拥有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在国内外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和直属企业集团,业务范围覆盖北美、日本、欧洲、中东等地区。

上市房企并购第一案 上实控股收编中新地产

2009年,这家上市控股公司先后剥离了包括医药和乳制品在内的资产,套现逾30亿港元,并将其主要业务转变为房地产、基础设施和消费品。此时,收购中新房地产是以低价获得优质资产的好机会。自2008年1月22日以来,中新房地产的停牌价格为4.95港元,而SIIC控股的收购价格仅为每股2.32港元。

上市房企并购第一案 上实控股收编中新地产

根据中新房地产近期的财务报告,截至2009年10月31日,公司总资产约为281亿港元,资产负债率约为41%。许多项目转售后,中新房地产的“风险系数”大大降低。

上市房企并购第一案 上实控股收编中新地产

通过此次收购,SIIC控股将在现有土地储备42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增加2.7倍,达到1580平方米,成为内地土地储备最大的20家开发商。SIIC控股表示,成功收购中新地产后,将维持其上市地位,并与联交所及相关机构商讨解决中新地产融资问题。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上市房企并购第一案 上实控股收编中新地产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6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