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1字,读完约3分钟

2009年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艰难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该行业自新世纪(002280)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中受影响最明显的行业。 目前,产业增长与政策拉动效应密切相关,尤其是投资拉动效应明显。基于消费和创新的驱动机制有待完善,农村和中小企业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展。 金融危机导致外部需求不足: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发布的《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显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全年增长5.3%,扭转了上半年的下降趋势,但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的前11个月,销售收入下降1%,利润下降3.4%,亏损企业亏损达到382亿元,同比增长45%;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7719亿美元,同比下降12.8%,这是本世纪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举步维艰,电子信息产业各项指标的增长率开始趋于甚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然而,随着国内政策效应的不断出现和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电子信息产业自今年下半年以来已显示出稳定和改善的迹象。这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落后机制,加快了产业调整和转型的步伐。 电子信息产业已经从过去的高速增长期逐渐转变为稳步发展的新阶段。过去,工业增长相对依赖于产品出口、外资企业、整机工业和东部地区。国内市场、内资企业和中西部地区在行业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电子元器件产业已经从前两年产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转变为影响最明显的产业,产业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发生了新的变化。 依赖外部环境投资:电子制造业实力不足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国,电子信息产品贸易额占世界的15%以上。去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国内销售额2127亿元,同比增长15.8%;进入第二季度后,月国内销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自9月以来,月增长率达到20%以上。 但是,我们注意到去年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数据呈现先低后高的趋势。国内销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5.6%。这组数据表明,全球经济复苏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国内政策支持是拉动产业增长的决定性力量。 从国内政策因素来看,去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实施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出了3g和td、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虽然有效地拉动了国内市场的增长,但也表明目前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本身过于依赖外部环境的投资,不能真正以市场需求和消费力为导向。例如,2009年,国家鼓励发展住房市场,这极大地刺激了彩电行业。然而,2010年实施的相对严格的控制措施可能会对彩电行业的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势不足 发掘潜在需求须基于消费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7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