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8字,读完约4分钟

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开幕词中,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工作提出了“八项意见”。其中,第七点具体谈到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并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文化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

研究文化产业的专家敏感地注意到了这一点,并讨论了总书记讲话的精神。他们指出,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中国经济新一轮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十分必要。

文化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

文化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

“从去年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到今年总书记的第七次意见,党和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柱说,总书记的讲话对文化产业寄予厚望,并使文化产业激动不已。文化产业不仅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人民素质和文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这也是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与经济强国相适应的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文化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业经济研究部主任冯飞认为,从中国经济的内部发展需要来看,“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由重化工业带动的,但目前重化产品已经告别短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必须更换新的产业。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国际社会正在倡导向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转型,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全球工业经济转型的制高点。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

文化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

“文化产业是典型的绿色经济和低碳产业。”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陈少峰表示,文化产业是以创意为动力、以内容为中心的产业,其发展主要依靠精神成果和智力投入,而非物质形式的资源。同时,文化产品在生产或消费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是“朝阳产业”。

文化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

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刘玉柱表示,2008年中国人均gdp达到32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文化需求也将出现“井喷”。根据发展需求,中国文化产业应达到4万亿元的市场规模。然而,中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仍然很小,差距很大。他指出,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仍然很小,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美国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四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由文化产业创造的;日本也达到了20%;而中国仅占2.6%。虽然有统计上的差异,但总的来说,如果中国的文化产业真的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还需要不懈的努力。

文化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

据了解,美国每年选出的400家最富有的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在日本选出的400家最富有的公司中,81家是文化企业;在中国500强企业中,没有文化企业。又如,中国有5400多家动漫企业,但只有11家动漫企业的年生产能力超过2000分钟。由此可见,我国文化企业总数少,基础薄弱,发展空空间巨大。冯飞说,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对经济总量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二是对结构调整有很大的贡献,三是对提高创新能力有很强的作用,四是最重要的是有市场需求。文化产业可以满足这四个特征,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为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增长找到新的增长点。

文化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

突破障碍,开拓文化市场

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强调,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商业文化产业,开放文化市场。在这方面,研究文化产业的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研究员齐永峰认为,应该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来放开商业文化产业市场。事实证明,最活跃的领域是那些相对开放的文化市场,如电影行业,其中80%的投资是私人资本和电影市场相对繁荣。我们应该进一步突破壁垒,让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非产业资本进入商业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常务院长魏认为:“文化与经济的互动,文化与资本的对接,可以使文化企业突破资本瓶颈,做大做强。”同时,可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有效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文化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

“中国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产业大国转型的关键是文化生产能力创新。”北京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福小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通过文化产业与金融的结合,文化产业与科技的结合,我们将抓住未来20年的黄金机遇,实现中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标题:文化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7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