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2字,读完约3分钟

编者按: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十二五”产业规划已经提上日程,从“结构调整”、“转变方式”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热点话题。近日,国内著名咨询研究机构CCID咨询(行情、信息、评论)有限公司总裁李峻博士专门撰文,从“十二五”规划出发,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两个产业的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全国人大召开前夕,我们发表了这篇文章,希望能为人们讨论十二五发展规划,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一些参考。

电子信息:“四位一体”求发展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这个承前启后的节点,有利于总结和回顾“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子(市场、信息、评论)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有利于前瞻性地探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地方政府的产业发展模式,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务实地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子信息:“四位一体”求发展

“十一五”:规模快速增长的转折点

“十一五”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施科学发展观、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强国的战略开局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达到仅次于美国的产业规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电子信息:“四位一体”求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转折点也逐渐变得明显:

(1)从工业规模增长率来看,从“十五”开始,平均增长率超过35%,从2006年到2008年分别下降到23.6%、17.9%和12.5%。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率预计在1%左右。

电子信息:“四位一体”求发展

(2)从投资角度看,投资重点从家用视听设备、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产业链的下游转移到电子元器件的上游。2007年,约70%的工业投资主要投资于零部件和材料。

电子信息:“四位一体”求发展

(3)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外资企业已经转变为内资企业。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企业除外)、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累计投资分别增长7%、21%和38%。

电子信息:“四位一体”求发展

(4)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转型”特征的出现有着深刻的产业背景,这是由产业发展到这一历史阶段时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造成的。

长期以来,推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有两个:一是国际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使产业投资长期保持快速增长和产能快速扩张;另一个重要力量是出口。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外部需求解决了大部分国内产能。这两股力量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达到顶峰,将工业规模推至世界第二位。然而,过去两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原有产业发展模式的弊端:一方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产能约占世界的33 %, 空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空间日益缩小;另一方面,外部需求的急剧下降对该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高度依赖外国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这种以投资驱动、加工贸易为主体、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带来了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易受外部冲击;二是核心环节缺失,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附加值低;第三,资源瓶颈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电子信息:“四位一体”求发展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