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5字,读完约3分钟
据统计,2008年中国7万家茶叶企业的总产值为300亿元,而仅联合利华立顿一家就高达230亿元,相当于国内茶叶产值的三分之二。
“中国7万家茶叶公司的年产值大约相当于利普顿家族。”这是2009年中国茶叶博览会上最吸引人的消息。
这也成为中国茶人、热爱中国茶的中国人和中国茶企心中的痛。
那么,中国茶叶企业难以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原因是什么呢?
名字的误解
中国茶叶企业的普遍做法是将茶叶的品类名称(茶的通称)作为企业产品的品牌名称,并将其放在产品包装的显著位置,强调宣传。
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信阳毛尖、洞庭碧螺春等历史名茶。,无论如何受到政府的保护,已经越来越演变成一个品类名称(普通名称),即在特定地区生产并代表某种茶的形状,而不是一个品牌。
从法律上讲,虽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和洞庭碧螺春是品牌,但它们不是由企业所有,而是由原产国的协会或政府所有。因为他们不是真正的市场参与者,他们没有动力去建立像企业一样的品牌,而使用这些名称的企业缺乏动力去建立不属于自己企业的品牌,也缺乏对这个品牌掠夺性使用的约束力。
很多人认为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他们不知道品牌是建立在消费者头脑中的,名字是思维的象征。你依靠名字将你的品牌挂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某个类别阶梯上。当行业发展到成熟阶段,产品本身没有根本的区别,唯一的区别是你的名字,这就是你所拥有的一切。
对名牌的误解
在许多茶叶企业眼里,中国驰名商标是中国品牌的最高荣誉。
但是名牌不是品牌。
中国的驰名商标以中国政府的声誉向人民和世界保证产品质量,但在实践中获得驰名商标的称号与获得广泛的知名度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很多茶叶企业都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的称号,但是与其他行业中获得驰名商标的企业相比,这些企业的销售额要低得多,但是为什么它们还能被驰名商标所认可呢?首先,这是政府行为;第二,茶产业是国家支持的大规模农业的一部分;第三,茶业缺乏大企业,有些企业做得相对较好。
事实上,即使是名牌也不一定是品牌。
知名度是品牌形成的基本条件,但知名度不是品牌的核心,也不是整个品牌。名牌只强调品牌的知名度,所以名牌不是品牌。
一个品牌的真正核心是品牌的定位,即品牌背后与某一类别密切相关的单一概念或观点,这可以使其区别于许多品牌;除了知名度之外,名牌既不是与某一个范畴密切相关,也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或观点,因此它不能仅仅通过知名度来区别于其他品牌。
因此,中国茶叶企业绝不能被名牌蒙蔽,而找到自己的位置是“驰名商标”的前提,走上一段楼梯。
文化误解
在中国,许多名茶代表类别名称,而鲜有名茶代表类别品牌。主要原因是历史名茶陷入文化误区,无法自拔。
先定位,然后是顾客,然后是文化(让人们没有文化),你不能转身,谈论文化,并依靠文化来创造顾客。你应该首先分析一个企业和一个品牌是如何成功的,而不是模仿它在成功之后所做的。谁是原因,谁是结果?创造一个竞争性的范畴,你就成为这个范畴的代表,这是因为;吸引许多顾客,然后形成一种文化,依附于这个品牌,这就是水果。
要打造历史名茶品牌,我们可以依靠历史名茶作为代言,但更重要的是宣传历史名茶背后的品类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独特利益,并拓展这一品类,而不是专注于虚幻的文化。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中国茶叶品牌十大误区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8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