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4字,读完约3分钟
煤炭整合后,山西的另一个支柱产业焦炭也将迎来整合浪潮。
山西省环保厅一位官员3月15日告诉记者,山西省环保厅起草的焦化企业整合和产能淘汰支持方案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同时,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也发布了类似文件。根据这一计划,山西省今年和明年将淘汰落后的焦化产能,保留150家焦化企业,总产能控制在1.4亿吨。到2015年,全省将保留60家骨干焦化企业,总产能控制在1.2亿吨。
上述环保部门官员表示,山西省要求对特定企业实施淘汰落后任务和企业控制数,并采取政策、市场准入、环境保护等措施进行淘汰,引导焦化企业兼并重组。
中国焦炭协会还告诉记者,已要求山西焦化(600740)协会于今年5月提交该省焦化企业的整合方案和具体思路。
重组“第二波”
2009年,山西拉开了煤炭重组的帷幕,淘汰了年产量不到30万吨的小煤矿,这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据公开资料显示,山西省约有270家焦化企业,总产能近1.6亿吨。多年来,山西焦炭产量占全国产量的40%,占全球焦炭产量的18%,其中出口量占全国焦炭出口量的80%,占全球焦炭市场交易量的48%。
“我刚从山西调研回来,很多小型焦化企业已经停产一年多了。”中国焦炭协会秘书长杨文彪告诉记者。
山西焦化协会相关人士也告诉记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山西焦化行业带来的困境并没有完全缓解,经营形势依然严峻。"目前,山西焦化企业的有限产量已达到50%-70% . "
“整合已成为各方的共识,这是扭转焦化企业困境的必然选择。”杨文彪说道。
据了解,作为煤炭重组后的“第二波”产业调整,焦化行业重组仍由政府主导。然而,对于具体的整合方案有不同的想法。
一位熟悉山西焦化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政府各部门和焦化行业协会在推动焦炭企业整合方面的思路不是很统一。”据了解,山西省发改委和山西焦化协会倾向于先成立大型国有集团,然后以此为平台重组民营焦化企业;然而,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委员会倾向于采取“多种力量并存”的计划。
事实上,早在2009年6月,本报记者就获悉,山西省焦化协会正在推动山西省9家国有焦化企业合并为一的提案,目标是打造山西省第一家产能超过1000万吨的焦化“巨无霸”。建成后,这个焦化巨头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1245万吨。
据了解,除上述9家国有焦化企业外,山西还有260多家民营焦化企业。其中,这九家焦化企业的总产能仅占全省的15%,其余85%的市场份额被民营企业占据。
山西焦协秘书长、山西焦炭集团副总经理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有企业整合完成后,将充分发挥大集团的优势,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托管等方式重组民营企业。形成较大的产业主体,加快民营企业整合。”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标题:山西产业重组“第二波”:200余焦企走向末路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8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