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1字,读完约4分钟

对于装备制造业来说,2010年是特殊的一年。一方面,仍需关注经济复苏基础薄弱的现实;另一方面,它还必须考虑到引航在“十二五”规划中的作用。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建设装备制造业强国,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

装备业“十二五”蓝图初现

在最近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机械工业协会第三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产业司司长张祥木结合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国内外形势,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装备产业的发展思路。张湘穆强调,装备工业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二五”期间,将围绕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实施调整、转型、创新和升级战略。战略目标是建设装备制造业强国。

装备业“十二五”蓝图初现

在政策导向方面,国家将出台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和振兴的政策措施,包括重点解决此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装备制造业振兴的若干意见》中未落实的相关政策,加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装备业“十二五”蓝图初现

世界制造业大国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我们现在可以说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我们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张湘穆首先介绍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装备业“十二五”蓝图初现

他说,就发展速度而言,从2001年到2007年,中国工业增加值每年增长30%。“这真是一个非常高的速度。”。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来看,2008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接近2万亿美元,与美国相当,超过日本和德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设备制造大国。”从整体水平来看,2001年以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国发展迅速,取得了大量的自主创新成果,特别是在重大装备自主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一批又一批自主创新设备已经开发并投入生产,为各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设备。从进出口来看,我国机电产品的进出口额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40%以上。在出口产品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品牌和品牌认知度也在不断提高。

装备业“十二五”蓝图初现

张祥木表示,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制造业经历了全面下滑。中央政府采取一揽子计划后,民族工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从2009年的几个数字可以看出,全国gdp增长了8.7%,全国工业增长了11%,设备制造业增长了13.8%。有几个行业特别突出。一个是汽车。2009年,产量超过1370万辆,销量为136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6%;另一个是船舶,2009年完成量增加了40%以上。

装备业“十二五”蓝图初现

张湘穆在谈到取得的成绩后指出,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在技术层面,产品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缺乏全球知名品牌和高端产品,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二是基础支撑能力弱,关键零部件需要进口。第三,整个装备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太低。“根据市场集中度指数,排名前十的企业总数在美国为58.4%,在日本为53.4%,在中国为7.5%。我们的集中度指数太小,说明我们没有真正的龙头企业,也没有大企业。”第四,从产业结构来看,它一般是低端的,低端的东西太多,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市场竞争也是过度竞争。高端产品R&D能力和生产能力不足,许多高端领域被外商占据。

装备业“十二五”蓝图初现

“总的来说,这些方面似乎很糟糕。如果我们把这作为我们的“十二五”规划,起点会很低,我们制定的规划可能是保守的。”张湘穆说:“我们要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因为我们的领域已经很好了。例如,汽车行业有一两个以上年产200万辆的企业,产业集中度有了很大提高。在2009年,我们的机床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生产也是第一次。因此,我们在制定计划时,必须从全面的角度进行准确的定位。”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装备业“十二五”蓝图初现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8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