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2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由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牵头的尾矿联盟正式成立。在同时举行的“中国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中国工程院专家和众多企业代表一致认为,尾矿综合利用应得到更高层次的重视,加快尾矿综合利用刻不容缓。当前形势令人担忧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矿产资源和矿产品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采矿活动及其废弃物的排放不仅破坏和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环境问题,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据专家统计,中国有9,000多座大中型矿山和26万座小型矿山。采矿占用土地近4万平方公里,每年新增废弃土地面积330平方公里。 此外,根据中国2700多个大型尾矿库的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已发生200多起泥石流和溃坝事件。例如,1986年4月30日,黄梅山铁矿尾矿库溃坝,冲垮了尾矿库下游3平方公里的所有建筑物。尾矿掩埋了数百英亩土地,19人死于溃坝;2000年,广西南丹县大厂镇红图选矿厂尾矿溃坝,影响附近居民区,造成70人伤亡;2008年,山西襄汾发生“9·8”尾矿坝溃坝事故,造成267人死亡。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平均回收率不到50%,仅为20%左右,而金属尾矿的平均利用率不到10%,工业固体废物的总利用率约为60%。 据专家估计,通过回收现有尾矿中有价值的元素,可回收2.1亿吨金属铁、300吨黄金、200万吨铜以及大量金属钛和其他稀有金属,每年可创造数千亿元的产值。然而,由于缺乏关键技术,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显而易见。 “难题”[h/]尾矿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筛选有价值的金属和生产高附加值的建筑材料。虽然我国在尾矿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目前,尾矿综合利用产业仍存在诸多瓶颈,主要表现在尾矿综合利用率低、未能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技术研发投入不足、高附加值、高消耗的尾矿利用技术薄弱、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业竞争力不足。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司长马延河认为,加快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发展需要加快技术创新,更需要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副司长杨铁生表示,尾矿综合利用是一个“难题”。一是占用大量土地,加剧了土地短缺;其次,它污染环境,尾矿中的一些污染物会随尾矿水流入附近的河流或地下;第三,浪费资源。 杨铁生说:“目前,大家对尾矿综合利用重视不够,尾矿综合利用技术还没有完全解决。许多有价值的资金被埋在地下的尾矿中,存在安全隐患。”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综合平均回收率不足50% 加快尾矿综合利用刻不容缓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9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