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28字,读完约1分钟
“根据李宁去年(2008年)的规模(市场、信息、评论),库存在运输途中节省了一天,现金流节省了5000万。”当他说这话时,张志勇俯下身子,眼睛睁得大大的;2009年,李宁公司存货周转天数比2008年缩短8天,公司现金净额同比增长456.4%。 作为首席执行官,在2007年李宁公司年会上,张志勇提出了供应链转型。原因是“企业规模越大,同规模一样,大量成本累积增加”,因此有必要进行后台运营流程再造,以提高效率。从财务指标来看,与其他本土竞争对手相比,李宁的营业利润率更低。在2003年和2004年被耐克(Nike)和阿迪达斯(Adidas)超越后,李宁在品牌和规模上都面临着“不升不降”的尴尬。根据张志勇的说法,李宁产品的价格必须上涨。换句话说,在短期内,李宁不会在三、四线城市进行大规模扩张,也不会投入大量资源为低端市场开发新产品。那么,要解决上述问题,一个显而易见的途径就是品牌上升;虽然体育品牌不能用钱砸,但没有钱也砸不了。这意味着,为了支持品牌的长期建设,李宁应该确保和加强公司的可持续盈利能力。2008年,李宁为其未来的发展埋下了最大的伏笔——捆绑上游供应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西迁湖北,这可能成为李宁未来竞争的最致命武器。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标题:探究李宁的“杀伤性武器”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9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