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8字,读完约3分钟
去年3月,记者走访了金融危机下的东莞中小企业。当时,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遍布全市的租房广告。若无其事地走进一个城镇的工业区,工厂倒闭和裁员的消息时有所闻,就连厂外小商贩的生意也很惨淡,往日的兴奋也消失了。
由于海外市场急剧萎缩,广东这个高度依赖外贸的重要城市,经济大幅下滑。根据东莞市最近公布的2009年外贸数据,去年东莞进出口总额为941.55亿美元,同比下降17.0%。其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70.2%,去年出口387.52亿美元,下降18.2%。
今年3月,当我再次访问东莞时,到处都是招聘广告,似乎表明一切都在好转。记者发现,无论是代表东莞高科技的松山湖科技园,还是典型的东莞鞋帽玩具加工贸易企业,受访者传达的信息都是正面的——从去年8月到9月订单开始回升,幸存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今年1-2月,东莞机电产品出口60.8亿美元,增长27.1%,占同期东莞外贸出口总额的70.5%。
出口的增加直接反映了企业主订单的增加。企业主并不担心订单,但一个可能比订单少的令人头痛的问题已经出现,那就是大规模的劳动力短缺。记者在东莞著名的智通人才中介市场看到,公告板上贴满了招聘启事,但前来求职的人并不多。人才市场的一名保安告诉记者,当周末有大公司的特别招聘会时,会有更多的人找工作,但与去年相比,现在找工作的人少了。
据记者调查,东莞企业普遍提高了待遇和福利,以留住工人,但就业短缺的严重性并没有明显改善。综合分析表明,东莞企业用工荒至少反映了以下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工资不够有吸引力。记者了解到,虽然许多企业都提高了工资,但平均水平仍然很低。据了解,从今年5月1日起,东莞市最低工资标准已经从原来的每月770元提高到920元。这个工资水平显然没有吸引力,内地一些城市是可以达到的。
其次,我们需要适应择业观念的变化。许多企业主总是提到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工人不愿意干重活。当他们到达工厂的时候,他们首先会问是否要加班,附近是否有可以玩耍的地方,而且他们也不太注意自己的收入。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年轻工人比他们的父母生活条件更好,生存压力更小,因此他们在选择职业时有更大的空空间。
第三,工作环境亟待改善。记者发现,大型标准化企业比小型车间式企业更容易招到普通工人,但事实上,它们之间的待遇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根本原因是,年轻人选择工作时,收入因素不再是主要原因,他们更注重工作的舒适性——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的周边配套设施,低劳动强度,对健康无害。
然而,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一样,事物的质量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才更全面。“用工荒”确实对当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我认为这种痛苦只是暂时的。就业困难时,企业会增加资本投入,尽一切可能提高企业效率,如提高机械化程度;作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会相应地提高自己的技能,适应企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同时增加资本为自己寻求更好的待遇。这样,“用工荒”就是迫使企业向现代化转型的力量,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标题:用工荒只是东莞制造业的阵痛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0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