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6字,读完约4分钟
《金融与经济周刊》报道称,3月下旬,当铁矿石谈判白热化时,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淡水河谷(cvrd)提出了一个新的现货定价策略。
“这意味着淡水河谷和另外两家主要铁矿石供应商将达成统一战线。”钢铁行业的一名分析师告诉《财经周刊》,淡水河谷计划在中国建立的矿石配送中心的计划受阻,这可能会推迟其新定价策略的实施。
“中国式”尴尬
"淡水河谷正在研究在亚洲(包括中国)建设配送中心."淡水河谷的相关负责人在回复《金融周刊》的电子邮件中表示,这些配送中心将成为“虚拟矿山”。
一方面,配送中心可以有效地克服巴西与中国之间距离遥远带来的障碍,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承载混合矿石产品的生产功能,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2008年8月,淡水河谷专门订购了12艘容量为40万吨的“中国式”超大型铁矿石运输船,用于“虚拟开采”。
“它们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式’是因为这些船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设计和运输)的。淡水河谷中国公司前公关总监袁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了与40万吨的“中国类型”相匹配,淡水河谷计划建造一个容量超过40万吨的铁矿石码头。根据淡水河谷的计划,“中国模式”将于2011年初投入使用。然而,由于河北钢铁等钢铁企业的明确反对,国家发改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介入了对“虚拟矿山”的调查。
目前,“中国式”无法如期停靠中国港口已成定局,“虚拟矿山”也因中国钢铁企业的反对而面临流产。
2009年9月,青岛港集团副总裁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青岛港已开始在董家口建设一个40万吨级码头,计划在明年年底前投入使用。”这是中国第一个拥有40万吨铁矿石专用泊位的港口。
根据青岛市政府提供的《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总体规划》,董家口港区计划建设4个40万吨级码头,主要业务涉及铁矿石、原油、煤矿和杂货四大类。
淡水河谷的需求与青岛港的规划惊人地一致。2009年,青岛董家口将成为淡水河谷“虚拟矿山”的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巨大震动。
上述“规划”于2009年3月1日由山东省政府和交通部联合批准,但一年多后,整个董家口港区仍处于规划阶段,没有何时开工的消息。
“现在只是‘三级一关’,还没有开始建设。”3月14日,董家口码头施工现场的一名工人告诉记者,董家口码头目前只有一个属于鲁能集团的杂货码头,其吨位只有3万吨或5万吨。"我们刚刚平整了土地,很早就下班了."
“(董家口港区)仍在等待政府批准。”青岛港总裁常德川在接受《财经》全国周刊采访时表示,整个港区仍处于规划阶段,码头建设尚未开始,何时开工还不确定。
"一个40万吨级码头的建设周期至少需要两年."3月12日,青岛港集团新闻中心主任李俊英表示,青岛港的计划是争取在年底获得国家批准,并“争取在明年上半年取得‘形象进步’。”李所说的“形象进步”,是指码头已经成型。
即使青岛港能够如期获批,建设进度也明显落后于“中国式”运输进度。
“首批‘中国式’运输船预计将于2011年初交付。淡水河谷在邮件回复中表示。
尽管“第一批中国车型”的数量尚未披露,但毫无疑问,这些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中国车型”在短期内将毫无用处,这使得淡水河谷频繁派人前往青岛。
“(维尔)还在说话。”常德川表示,淡水河谷仍在与青岛港就建设一个40万吨级铁矿石海运码头进行初步谈判,“但谈判没有取得进一步进展。”
停止配送中心?
与“中国模式”相匹配,淡水河谷还试图在青岛建立一个全国铁矿石配送中心,该中心也被称为“虚拟矿山”。
“为了增加我们的市场份额,我们还将利用这些设施(在配送中心)生产铁矿石产品,通过混合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淡水河谷中国的一些人士向记者透露,除了“中国式”船队,整个“虚拟矿山”还具有铁矿石储备、混合生产和铁路运输等多种功能。"总投资将达到60-100亿美元."
“青岛港和淡水河谷的合作非常愉快,双方就港口建设合作进行了长期沟通。”
(本文来源:新华网)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淡水河谷在中国建“虚拟矿山”计划受阻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0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