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2字,读完约3分钟
产业升级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经营理念的更新。
我们分析了名单上近1000家候选企业和300多家知识型企业,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很少有高科技公司赚很多钱,很多公司甚至很难赚钱。与容易赚钱的房地产公司和矿业公司相比,他们是无能为力的。
大约在2007年成立了两家起点相似的公司,一家出生在中国,另一家出生在美国。结果,在美国出生的公司获得了大量银行贷款,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并给予退税。美国能源部提供资金帮助建造工厂。这家公司甚至来到中国并在上海建立了合资企业。但在中国出生的公司仍在苦苦挣扎。
该公司诞生于中国,名为方得纳米,于2007年在深圳成立。其主要产品是作为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纳米磷酸铁锂。这种高科技材料可以使电池在几分钟内充满80%的电量,这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过程和成本有关。根据各种消息来源,德国纳诺的技术能力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那么,它的盈利理想吗?经理试图采访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但被礼貌地拒绝了。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产业化和融资问题,该公司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在中国,有不少行业只赚眼球而不赚钱,比如视频网站、新能源和生物技术。“我们仔细分析了新能源机会,其中许多是短期投资机会。比亚迪任何一天破产都是正常的。在新能源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技术和市场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说。
为什么这些高科技公司选择了一条看似光明的道路,但他们走得越多,路就越窄?悖论是如何产生的?
工业化困境
高科技是一个资源密集型的领域,包括人才、知识、技术和资本。风险、竞争力和渗透性也很强。此外,它必须是工业化的,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才能形成产业规模效益。
在美国密歇根州,有一家与德国纳米公司非常相似的公司,名为a123,其主要产品也是纳米磷酸铁锂。两家公司拥有相同的技术实力,但a123比德国Nano幸运得多。去年,该公司申请了18亿美元的贷款,并计划在密歇根州建一家工厂。为了表示欢迎,当地政府给予了1亿美元的退税,并准备将密歇根州发展成为世界动力电池之都。美国能源部慷慨提供2.7亿美元建造一座工厂。这家公司的雇员人数从最初的几个人迅速增加到几百人。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几家国内汽车电池R&D企业的技术水平就几乎与“a123系统”相当。比亚迪很幸运,有工业实力,所以发展很快。然而,像方得纳米这样技术好的小企业却被大多数人忽视了,在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它们并没有成为受益者。在美国,a123这个小公司可以带动一个州发展动力电池产业,这值得思考。在一些新兴领域,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是中国企业总是“早起晚睡”。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高科技企业为何难赚钱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0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