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8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维萨国际给世界各地的会员银行发了一封信。从8月1日起,在中国大陆境外接受带有维萨标志的双币信用卡时,无论是刷卡还是提现,都不得通过中国银联的清算渠道,否则维萨将严惩收单银行。维萨国际解释说,原因是为了防止客户的交易数据泄露,这给客户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需要适当纠偏“民族金融保护论”

有趣的是,维萨国际给出的理由类似于中国银联和其他国内金融力量拒绝维萨扩大国内权力的说法。后者给出的理由是,一旦国内清算渠道对签证开放,外国巨头将轻易拿走大量重要的经济数据,从而威胁经济安全。当然,口口相传还有另一个借口,那就是“国家财政保护论”。过去,中国银联一再强调维萨和万事达卡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他们经常提到在签证的冲击下,梅花卡在台湾的惨淡命运,以及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的银行卡市场的溃败。

需要适当纠偏“民族金融保护论”

签证是由美国银行与其他银行合作发起的,后来有更多的银行加入。就像一个不断扩大的俱乐部,他们为在美国的业务建立了nbi,为在美国以外的业务建立了ibanco。前者是美国签证,而后者是国际签证。万事达卡是由另一组银行发起的,旨在对抗visa。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学家爱德华·拉泽称“股东面孔的消失”出现了。由于“俱乐部成员”的扩大,原来的银行股东没有统一的声音,由于音色复杂,变成了听不清的噪音,形成了“超级股东模式”。

需要适当纠偏“民族金融保护论”

中国银联的起源依赖于行政权力的提升,行政权力无疑具有垄断性。然而,与维萨一样,“股东的面孔也消失了”,否则它无法解释中国银联在过去两次大风暴中扮演的角色:“跨行查询费”和“深圳pos机收单市场费”。中国银联正与其成员商业银行“争夺利润”。银联希望创造更多的平台收费机会或垄断某一领域的收购市场

需要适当纠偏“民族金融保护论”

维萨曾经是银联的“老师和朋友”。维萨在中国开设了第一个银行卡研究中心,在那里教授了银联和一些2002年成立的商业银行的大量人才。银联的基础设施、金卡中心的整合以及银行卡的互联技术都是在visa的指导下进行的。然而,维萨在2003年指出,银联是一个不断扩张的对手,不可低估。然而,维萨仍希望利用银联的合作来摆脱银联,并建立一个网络,仅在中国发行卡。维萨卡和万事达卡都允许银联使用他们的bin代码(清算渠道的标志),只需支付bin代码的使用费。事实上,清算渠道是通过银联,这是一个战略交易所。然而,当维萨看到“汇率战略”时,它似乎总是无法打破“国家财政理论”。相反,它看到了银联在国际市场上以巨大的卡量迅速扩张。凭借中国出口商强大的消费能力和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普通人不会将外汇花在海外,而是用人民币购买外汇,然后返还给海外银行,这相当于银联用人民币业务拓展海外渠道。因此,维萨取消了银联在海外的“实际结算渠道权”。

需要适当纠偏“民族金融保护论”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目前,银联的地位与台湾的美华卡和银行卡截然不同。他们在当地市场扎营,他们的经济以出口为导向,有大量的海外需求,所以狭小的区域很容易被维萨这样的巨头打败。至于说“解禁”签证会导致重要经济数据的泄露,这显然是一个借口。由于银行卡组织的信息主要是现金和消费信息,在金融数据中是非常低级的信息。最重要的是资金移动的信息,资金移动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资金转账结算平台操作的,与银行卡组织无关。因此,无论是维萨的客户数据利益还是银联的经济安全都不应受到信任。我们相信,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国外巨头可以有条不紊地建立国内渠道。就像鲍莫尔的“竞争性市场理论”,没有必要重建新的银联来维持竞争,因为它可以扩大市场自由来创造新的压力。

标题:需要适当纠偏“民族金融保护论”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0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