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4字,读完约3分钟
“第一次,我觉得买三七股就像做期货一样。最初,我在电话里说300块一公斤。当我在路上的时候,我换成了350元。结果,文山之后我变成了400元。”在昆明福临堂药店工作的李俊(音译)说,三七的涨价太离奇了,他再也买不起这些商品了。目前,所有售出的股票都是去年的股票。
文山是中国最大的三七生产地,距离昆明仅300多公里,路程需要4个小时。在这样的价格上涨速度下,三七花这种三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活血化瘀的功效而享有“黄金不可换”的美誉,即使换成真金,也买不起。
6月2日,三七的批发价从去年同期的50元/公斤上涨到现在的350元/公斤,价格上涨了7倍。" 4月份价格最高时,120三七甚至有600元/公斤."一位药材批发商告诉记者。
“120个三七”是指每公斤三七大约有120株。头数越多,单株越小,生长时间越短,功效越不明显,价格越便宜。三七头的数量很少,甚至更贵。
一方面,市场价格高;一方面,三七供应短缺,许多制造商正在努力寻找商品。然而,李俊认为减产只是原因的一小部分。提前大盘股和批发季节的投机是三七价格飙升的主要驱动力。
三七价格的飙升已经引起了国家发改委的警觉。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关于农产品投机(000061)的采访时表示,已派出专门人员赴云南和广东调查三七不合理提价事件。
对飞涨的怀疑
上海蔡同德堂的药品价格标签被一次又一次地更换。
记者从药房质量部获得的调价单显示,两个月内,精制三七的价格翻了一番,从每克0.6元涨到1.2元。
“自三个月前以来,中草药的价格大幅上涨。增幅最大的是三七,其次是金银花、胖大海和川贝。”蔡同德质量部的尹博士告诉记者。
“全国有1300多家三七制药企业,大部分已经停产或濒临停产。”云南文山庙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告诉记者,除了成本飙升之外,今年市场供应紧张,市场供应不足需求的一半,许多制造商因为无法进入而停产。
因为它是在当地生产和销售的,所以余的公司不会因为商品短缺而苦恼。当他们出售剩余的三七用于今年的生产时,它们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今年,云南发生了严重干旱,当地政府曾将三七价格飙升归咎于气候导致的产量下降。
文山县“七农”(三七种植户)张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每亩耕地可以收获160公斤三七,而如果干旱严重,则可收获100公斤,减产约30%。
但是,张认为,与气候相比,土地因素对三七的产量和种植成本有较大的影响。
“三七是一轮药材,周期是30年,也就是说这一轮种植后,要30年后才能重新种植。”张说,三七种植的土地越来越少,他的种植地点在400公里以外的红河州,所以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都增加了很多。
尽管存在这些因素,但记者采访的所有收购方和制药公司都表示,自然条件导致的减产并不是近期三七价格飙升的主要原因。
“三七是一种三年生草本植物。干旱对苗木的影响要到2-3年后才会显现,它也不是影响去年上市药材价格的主要因素。”余对说道。李俊认为,外界对干旱的描述过于夸张。"气候因素对生产的影响只有20%左右."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买三七像做期货 三七暴涨风波调查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0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