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7字,读完约4分钟

胡宁涛介绍了北京大学的纵向和横向合作伙伴,致力于企业文化的有效性研究,曾为上海华润大东集团、江苏国泰(002091)国茂有限公司、江苏苏源集团、首创集团、中国民生银行(600016)、人民日报、神华煤制油厂等多家大中型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他在媒体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企业文化、服务品牌和人力资源的文章。

谷歌:退出中国的文化纠结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领导者,谷歌在中国的发展似乎不那么顺利。在全球搜索市场中,谁能称得上风雨飘摇的领导者,在中国却有些动摇。尽管其30%的份额并不太难看,但每天骑在百度头上似乎有些尴尬。李开复的离开,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谷歌在中国的第二位,也让谷歌似乎看不到中国市场的未来。最近,中国政府对互联网市场频繁的重拳出击也让谷歌感到不快,并有退出的冲动。

谷歌:退出中国的文化纠结

对于谷歌退出中国市场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无论是政府背后的政治游戏,还是全球对经济利益的考虑,我认为谷歌退出中国市场背后有复杂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说,这与以下事实有很大关系:谷歌的全球战略布局将不时凸显许多文化冲突的阴影,而谷歌“我寻求自由”的核心文化理念遭到了全球传统区域文化的抵制。

谷歌:退出中国的文化纠结

我们知道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自诞生以来就强调自由和人权。在西方观念中,人权和自由是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这也影响了西方社会的商业文化,谷歌也不例外。在与中国政府的网络审查行为的冲突中,谷歌不断高举自由和人权的旗帜,强调谷歌的客户有权自由搜索相关资源。这听起来很有说服力,但我们知道所谓的自由概念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自由的定义只能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解释。包括整个东亚文化圈在内的中国所追求的儒家文化,强调秩序和规范的礼仪,不提倡过分个性化的价值主张,提倡节制和合法的行为,这也涵盖了所有中国公民在互联网上的搜索行为。因此,谷歌片面强调个人搜索自由,与东亚具有儒家文化特征的地域文化相冲突,这对于谷歌退出市场来说是牵强的。据说韩国和其他国家也对谷歌实施了相应的限制。

谷歌:退出中国的文化纠结

有传言称,谷歌的创始人之一布林曾留在前苏联,他似乎不喜欢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他退出中国市场背后隐藏的复杂因素。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它似乎证明了谷歌领导人布林的经理偏好决定了谷歌的一些市场决策,但让我们把政治放在一边,忘记谷歌不在乎中国仅获得2亿美元的回报,而这仅占其全球市场销售额的不到1%。现在我们只讨论一个跨国企业如何平衡其企业文化和区域文化的融合。

谷歌:退出中国的文化纠结

在文化融合方面,微软比谷歌更聪明。当微软进入中国市场时,它一再强调其良好的社会企业公民形象,并将其写入微软在中国的文化规范大纲:遵守中国法律,尊重中国文化,从而赢得中国市场的尊重。即使微软打着反盗版的旗号,批评中国版权保护的现状,并实施惩罚性销售价格策略,中国政府也尽可能予以支持,并制定相应措施与微软合作,以减少盗版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扩散。在因药物成分可能产生副作用而被中国政府禁止后,康泰克没有抱怨其他人。相反,它积极与卫生部门合作,通过各种渠道处理问题,并保持从上到下与普通人的沟通和协调,最终将康泰克带回中国市场。

谷歌:退出中国的文化纠结

在今天的全球化中,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容忍多种文化的共存,已经成为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的共识。每一个被派往国外的跨国企业的分支机构的经理都应该接受东道国当地文化的培训,以便企业经理能够更快地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具体来说,在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时,每个企业还应该参考当地的人文、风俗、历史等因素,成为东道国的优秀社会公民。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每个行为都有自己的存在理由。相互尊重和理解,强调沟通和协调是处理可能的文化冲突的原则。如果你每次都高举人权大棒,摆出一副自豪的姿态,你最终会进入当地市场。无论企业是出于经济考虑还是从其他角度出发,衡量具有多元文化思维的企业的行为,促进文化融合和与当地地域文化的一致性,都是所有跨国企业应该坚持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标题:谷歌:退出中国的文化纠结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0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