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3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的大宗商品出口复苏正显示出差异化。
根据5月5日闭幕的第107届广交会的交易数据,343亿美元的出口交易额比去年秋季交易会增长12.6%,比2008年同期下降10.3%。其中,本次展会第二、三期展示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营业额增幅低于整体增幅。
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出现在3月份的全国贸易数据中。当月,整体出口大幅增长20%以上,以服装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
商务部部长助理邱虹在广交会第三阶段召集了18家大型纺织服装出口商进行讨论和调研。一些参与企业表示,多数企业仍认为欧美终端市场的复苏低于预期,买家对价格极其敏感。在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都大幅上升的背景下,出口商和买家之间的谈判陷入了两难境地。
大型服装出口商广东纺织进出口集团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纺织服装企业正面临着“保护客户”或“保护利润”的尴尬。在这次广交会上,许多欧美客户给贸易公司的订单甚至比工厂报告的生产成本价低10%。“例如,要出口一条裤子,我们需要向工厂支付4美元,但许多外国买家只愿意给出3.5美元的购买价格”。
出口正面临增长的“上限”
广交会发言人陈表示,参加广交会的买家人数比上一届增加了8.4%,但参加广交会的买家在欧盟减少了15.2%,在日本减少了4.6%,在美国仅减少了3.8%。
截至5月3日,本次广交会纺织品服装累计成交额为24.08亿美元,比第106届广交会(2009年秋季)增长11.7%,比第105届广交会(2009年春季)增长20.46%。其中,服装及服装辅料营业额为13.2亿美元,比第106届秋季交易会增长4.6%,比第105届秋季交易会增长25.17%。
经过广交会的广泛调查,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谨慎判断,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正显示出改善的迹象,但营业额全面增长需要时间。
本报获得的商会撰写的《广交会》调查报告称,虽然目前订单已满,但受到欧美等主流市场消费者信心不足的制约,客户的价格、数量和合同期限难以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尽管长期订单和大额订单有所增加,但短期订单和小额订单仍占据主流。
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出口订单开始由大变小,由长变短,由多变散,由慢变急。
第一纺织网的调查还显示,虽然一些重点大公司的订单量和订单价格在稳步上升,但大多数企业报告目前的订单仍然是小批量和短期订单,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终端需求复苏的脆弱性。
该网络分析师王千金表示,经济低迷让外国经销商不敢根据上一年的出货量来确定下一年的采购量,更多的是根据当前的市场情况采取分阶段补货的策略。
订货方式的改变使每月出口数量明显波动。
1-2月,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同比增长近30%,其中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分别增长20%以上。然而,3月份纺织品出口仅小幅增长6.7%,而服装出口下降19.9%。
根据中国纺织商会的分析报告,除去去年同期的低出口基数,第一季度出口的反弹来自圣诞节、新年等节假日后欧美库存的补充,这使得买家在短时间内增加进口,但欧美的实际消费是否真的有所改善还有待观察。
事实上,从长期来看,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可能很难恢复到过去两位数的高增长蜜月期。
根据王千金的分析,单靠政府措施很难迅速修复金融危机对欧美消费者信心造成的挫伤。虽然中国纺织业具有突出的国际竞争力,但出口行业面临着“蛋糕”明显缩水的局面。“在未来两三年内,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增长不能完全依赖于发达经济体的需求。从长远来看,纺织品出口将面临增长上限。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春季广交会闭幕 纺织出口遭遇“天花板”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