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9字,读完约2分钟
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法正在一次讲话中透露,电力行业工人收入过高是电力企业成本负担过重的原因。然而,这只是问题的次要矛盾,而电力企业面临的困难更多的是体制性原因。
“煤炭价格飞涨,而电价却没有上涨,成本太高。”这几乎是所有电力公司分析亏损原因的第一句话。
煤电矛盾的关键是市场化的不同步,也就是大家经常谈论的市场煤电和计划电。煤和电紧密相连,煤在上游,电在下游。煤和电的相关性非常高,60%的煤用于发电。如此高度的相关性,但改革是不同步的。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小平表示,另一件违背市场规律的事情是电力市场化改革路径的扭曲。
根据国务院的要求,电力体制改革于2002年底开始。2008年,中央实现了“厂网分开”,成立了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公司和四大辅助产业集团。
于是出现了新的电价体系: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购买煤炭发电后,发电企业应通过竞标来竞争发电。谁电价低,谁就先被电网吸收,由电网出售并输送给终端用户,而不是由发电企业直接与终端用户连接。政府希望通过这种“网上竞价”,在发电行业引入竞争机制。电网公司对输电渠道拥有独家垄断权。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以火电为主的发电企业的主要损失不仅在于他们需要支付更多的钱来购买煤炭,还在于他们在生产电力之后,需要“网上竞价”并将其出售给电网公司。因此,发电企业一直无法获得合理的利润回报。
电力体制改革已经过去八年了。旧的垄断已经被打破,新的垄断已经出现。这一改革扭曲了市场机制,抑制了供求双方交易主体的意愿。
尤其是发电企业和终端用户的利益都受到损害。市场改革就是要把被市场人为隔离的买卖双方联系起来,这样供求信息就可以直接联系起来,双方就可以分担相关的责任和义务,分享相关的利益。电网公司已经成为电力市场中的“总买方”和“总卖方”,因此出现了一个市场怪现象:发电企业生产的产品总是需要交付给电网公司,然后由电网公司分配给下游供电公司,再销售给普通用户。在此过程中,电网公司大力推进发电企业“网上竞价”,在电价可控且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电厂上网电价。
东兴证券研究员周宏宇表示,体制改革是解决电力企业高成本的重要途径。与其一次又一次地呼吁煤炭价格上涨导致电价上涨,不如以资源价格改革为契机,推动电价改革,打破僵局,从根本上理顺煤炭价格传导机制。
标题:电力行业:莫让新垄断替了旧垄断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1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