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2字,读完约3分钟
葛洲坝(600068)与中国水电集团公司的重组只是电网行业主辅分离改革中的一个难点环节。
每当涉及到体制改革,即使是看似简单的企业重组,也很可能会惊动中央部委。葛洲坝集团(600068)与中国水利水电集团(以下简称中国水电)之间旷日持久的重组冤情再次验证了这一“法律”。
《中国商报》记者获悉,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葛洲坝和中国水电的重组方案后,负责电力和电网系统改革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目前已参与推进双方重组的进程。然而,似乎由两家公司之间的宿怨引发的重组“拉锯战”几乎是2008年以来主辅电网分离艰难进程的浓缩和反映。
葛洲坝秘书长彭丽全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此事属于集团层面,上市公司尚未接到任何通知。至于对公司的具体影响,是“无法判断的”,因为“没有人能清楚地说出真正的计划什么时候没有实施”。
作为另一方当事人,中国水电在面对记者的核实时没有回复。
发改委算盘
4月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出现在主辅分离改革方案专题会议会场。微妙的是,这次会议的焦点是中国水电和葛洲坝的重组。但是这一声明还没有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确认。
记者了解到,根据相关工作程序,第一阶段,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了相应重组的“基本方案”,第二阶段,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了讨论并会签。随着电力行业和电力主管部门以及电网系统的改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干预标志着葛洲坝和中国水电的长期重组,我担心它将再次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会议讨论的内容表明,有关主管部门实际上考虑了葛洲坝和中国水电的重组以及主辅网分开的体制改革。据了解,在这一思路下,本次会议形成了两套方案和思路。
这两套思路,一是葛洲坝和中国水电的直接重组,二是将葛洲坝和中国水电分别作为重组平台,将中国电力(报价、信息、评审)工程咨询集团和中国水电工程咨询集团这两大设计公司,以及当前电力中央企业中相应的辅助公司分别纳入两大公司。
“后一个方案并不新,它是几年前决定的,后一个方案相对较新,这可能是SASAC给予了新的考虑。”一位接近葛洲坝的人士告诉记者,根据此前的市场预测,前者方案难以操作,而后者方案更符合预期。
2007年底制定了主辅分离的改革方案,但2008年的暴风雪使该方案搁浅。根据主辅分离方案,国家电网应剥离所有原有的非电网资产,包括设备制造、电力勘测设计和电力建设公司。然而,2008年初,在中国南方大规模雨雪冰冻灾害对电网设施造成大范围破坏后,两大电网致信国务院,要求重新界定辅助产业的范围,这也导致了方案的变化。国家电网坚持认为,更重要的设备制造和电力勘测设计业务应保留在电网系统中。
当时,根据这一思路,前述规划的核心思想还提出将两大设计中心企业——中国电力(报价、信息、审查)工程咨询集团和中国水电工程咨询集团分别整合为葛洲坝和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形成国家电力系统的两大辅助产业集团。同时,电力维修、输变电建设和国家电网系统的勘探设计等辅助资产也将分别分配给这两组。
显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老话重提”有其自身的考虑。
据统计,目前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暂驻的辅助企业约有170家,净资产1200亿元,但总利润不高,只有10亿元,劳动力约30万元。这种庞大的资产处置方式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葛洲坝重组“拉锯战”:体制改革背后的迷离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