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7字,读完约5分钟
去过上海世博会民营企业联合馆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展厅里摆放的几台大屏幕电视机不仅尺寸更大、厚度更厚,而且画面质量也像电影一样,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除了这些明显的差异,用中国电子(报价、信息、评论)视频协会大屏幕分会秘书长赵汉德的话说,这是中国首次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cos技术生产大屏幕光学电视。
值得注意的是,它并不是一个强大的电子产业集团,而是一家来自浙江的民营企业——海胜科技,该企业宣布已经掌握了lcos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公司总经理钱表示,经过两年的研发,海胜已建成两条年产5万台的半自动生产线。目前,包括光引擎、光屏和电子线路在内的主要lcos光学电视核心部件已经在国内生产,光学电视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
lco的曲折
随着电视向大屏幕和高质量发展,lcos理论上是可以替代液晶和等离子电视的几种技术之一。光学电视的工作原理更像是照镜子,不同于像液晶电视的皮影戏那样的透射成像原理,也不同于等离子体利用气体放电产生光线的“荧光灯技术”。
在lcos电视中,光从由一层液晶和一层晶体管组成的一个或多个微芯片反射,并且图像被投影到显示屏上,因此lcos电视具有更清晰的图像,这特别适合于大屏幕显示。根据赵汉德的描述,使用lcos技术生产电视的另一个巨大优势在于节约能源消耗。
Lcos技术最初是由日本合资公司开发的。因为lcos技术为整个电视行业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如何生产廉价的大尺寸和高质量的电视机,所以lcos对芯片制造商特别有吸引力。Lcos技术在开发的早期阶段普遍受到青睐,吸引了许多制造商进入并不断增加投资。
事实上,这项技术在21世纪初风靡一时。英特尔、惠普、飞利浦等it巨头投入巨资进行研发,许多国内电视机企业也深有参与。
2001年,lcos产品的制造商数量扩大到9家,包括合资公司、日立、三洋、3m、飞利浦、三星和前进科技。随后,继液晶显示器之后,台湾掀起了液晶显示器技术的生产热潮,并成立了液晶显示器微显示企业联盟。中国大陆的lcos行业也开始起步。当时,中国视频行业协会与飞利浦合作,20多家企业联合成立了lcos联盟。
然而,在持续了四年的高温之后,许多大型制造商包括惠普、ibm、英特尔、飞利浦等。一个接一个地宣布中止lcos计划。台湾的许多液晶显示器制造商已经放弃了液晶显示器技术,转而使用液晶显示器和dlp产品。
究其原因,是lcos面板的收益率过低,不能有效降低成本,限制批量生产,使投资回报周期延长,制造商被迫陷入“投资黑洞”。此后,国内lco的发展也陷入低谷。Lcos技术在引进的早期阶段似乎正面临停滞。
海生的算盘
在国际it巨头纷纷放弃lcos研发计划后,他们开始关注液晶和等离子电视,lcos技术日益边缘化。然而,正是这种技术得到了包括海胜科技在内的本土科技公司的青睐,相关技术的研发也在悄然进行。
对这些公司来说,最有吸引力的一点是,它们可能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而不是被外国制造商控制。“做dlp就是为美国的德州仪器工作,做lcd就是为日本的爱普生工作。”这些跨国巨头至少占了我们产品利润的50%。”武汉全真光电技术公司总裁胡大文在最近举行的lcos技术产业研讨会上说。
目前,微显示背投的主要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其中dlp技术归德州仪器公司所有,lcd和pdp由爱普生等日本企业垄断,lcos是唯一核心设备不被国外企业垄断的显示技术。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成为中国企业在展示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机遇。
另一方面,尽管飞利浦的退出引起了中国视频行业协会大屏幕投影分会牵头的中国lcos联盟的工作,但中国lcos联盟在一段时间后又开始运作。
赵汉德表示,lcos产品是光、机、电科学的结合,是一项比液晶更复杂的技术。由于中国拥有丰富的传统光学零件加工库存,并且近年来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和液晶产业高速发展,因此中国lcos显示技术的产业化与世界其他显示领域相比有着良好的产业化基础。
他说,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lcos产业在整机产品和配套产业链方面都有所发展,甚至核心芯片技术和光引擎技术都有所突破,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2008年,海胜集团斥资1.84亿元从美国尼尔森公司引进lcos光学引擎技术和光学投影电视制作技术。通过与河南中广集团的合作,开始了lcos大屏幕电视产品的研发。
据钱介绍,该公司目前拥有两条半自动65英寸电视机生产线,年产量为5万台。海胜的电脑电视一体机和lcos超大屏幕电视机已经出现,计划近期引进88英寸和120英寸的试生产线。在专利方面,目前有6项实用新型专利和4项其他专利,并获得了lco的部分知识产权。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LCoS的中国式复辟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1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