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92字,读完约2分钟
自3月底以来,有关铁矿石谈判的不利消息接连不断。三大矿山有力地终结了实施了40多年的长期协议价格机制,日本和韩国先后与矿山达成了高达90%的谈判结果,这一切都迫使中钢协紧急召开神秘的闭门会议。4月2日,在北京的河南大厦,中国钢铁协会首次呼吁中国进口商抵制三大矿山,并计划让中国钢铁企业进行反击。
中国进口商按季度“定价”
最近几天,已实施40多年、并以年度基准价格签署销售合同的铁矿石长期定价机制,终于被矿方大力改写。
全球最大的矿业巨头淡水河谷4月1日表示,根据新的季度铁矿石合同机制,该公司已与97%的客户达成协议,相当于其合同销售额的90%。3月30日,必和必拓宣布与大量亚洲客户签署了短期合同,用短期价格协议取代了前几年的年度价格合同。这意味着传统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已经崩溃。
对于新的季度定价模式,兰格钢铁网的王国庆告诉《中国时报》记者,这不仅使钢铁企业在价格谈判上花费时间和精力,而且由于矿山处于垄断地位,可以通过控制货源和海运来影响下一季度的定价,矿山在价格上更有主动权,而钢铁企业没有主动权。
作为最大的铁矿石需求方,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商务部的官员一再强调坚持长期协议价格机制。3月31日,在“2010中国铁矿石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巡视员贾也表示:“要坚持长协机制!”
事实上,2009年淡水河谷的铁矿石和球团矿总销量为2.47亿吨,其中1.4亿吨销往中国,占总销量的56.7%。根据公告,如果“合同销售额对应的90%的客户”已经签订了合同,可以推断中国大部分制造商已经签订了季度定价协议。
然而,如果价格是按季度设定的,长期价格会越来越接近现货价格。这种模式也使得长期供应企业的价格优势不复存在。
青岛的一位钢铁贸易商告诉记者,铁矿石价格之前一直在上涨,这使得没有长期协会资格的中小钢铁企业只能从钢铁企业或贸易商那里购买高价铁矿石,成本差异使得钢铁市场的竞争不公平。但是,如果长协的价格接近现货价格,长协矿山所保护的钢铁企业的成本优势将会丧失,它们将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这可能会改变钢铁行业的格局。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主题:
2010年铁矿石谈判
标题:中钢协首次号召中国进口商抵制三大矿山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1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