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60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网深圳4月8日电4月8日是招商银行(600036)成立23周年。招商银行作为一家有着自身鲜明特色的银行,其23年的发展成就与挑战密不可分。
招商银行行长马魏华就永隆银行、年报业绩、资产质量、信用评级等招商银行热点问题做了回答。
收购永隆减少了招商银行进入香港市场的时间和成本,并在五年内重塑了其竞争力
2008年6月,招商银行以193亿港元收购了香港永隆银行53.12%的股份。2009年1月,永隆银行成为招商银行的全资子公司。马魏华表示,金融业的国际化是一个大趋势,由于香港和内地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在这里测试国际化更安全。
有人质疑收购永隆银行的成本太高。马魏华说,这个想法只考虑买家。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闭后,虽然香港金融(Hong Kong Finance)的股价下跌,但当时的收购成本似乎很低,但在那个价格水平上,卖方很可能会改变策略,停止出售。我不知道下一个合适的收购窗口什么时候会再次打开。
他承认,收购成本表面上并不低,但它降低了招商银行进入香港市场的时间成本。永隆银行在香港拥有全面的金融业务牌照,并有资格从事各种金融业务。
他表示,永隆银行原本是一家在内地没有分行的家族企业,其经营方式较为保守。被招商银行收购后,可以充分发挥跨境业务发展的便利性,释放协同效应。
他表示,永隆银行近年需要进一步消化,但永隆银行在未来五年肯定会成为香港一家有竞争力的银行。
尽管招商银行没有新的海外分销计划,但马魏华认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是中资银行走出去的好时机。他解释说,为了满足《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许多大型国际银行需要充实资本,将银行资产转化为自有资本,这意味着“去杠杆化”,而这一过程往往相当于“去国际化”,从而为“人人都有退一进”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马蔚华解读招商银行发展三大热点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1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