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32字,读完约5分钟
虽然目前的第三方支付服务模式最受消费者认可,参与度最高,但从长远来看,其竞争力仍远不及移动运营商和银行。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如果小型平台不能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和盈利模式,它们很可能被淘汰
3月11日,中国移动宣布将以392亿元现金认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约22亿股(60万股)。中国移动还与后者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以开展移动支付领域的深度合作。
随着这一巨额交易的披露,移动支付业务的竞争日益激烈,由于移动运营商和银行的大力干预,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如果小型平台不能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和盈利模式,它们很可能被淘汰。
前景广阔,多方“发射”解读战国市场
移动支付,也称为移动支付,是一种服务模式,允许移动用户使用他们的移动终端为他们消费的商品或服务付费。包括手机订购、手机支付、手机银行、手机消费等服务。
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蓝皮书》,2009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年交易规模接近6000亿元。2010年,3g移动通信应用的进一步成熟,加上央行预计将推出的第三方支付标准,肯定会加速移动支付行业的成熟。相关分析师预测,今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28.45亿元,移动支付用户总数将超过1.5亿。据《新京报》报道,虽然小额支付利润微薄,但交易量占近80%。凭借可观的市场规模和巨大的交易量,可以预见移动支付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
这一判断显然得到了许多投资者的认可,而对自己的商业潜力持乐观态度的移动运营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等“大鳄”已经“下水”争夺移动支付业务。同时,第三方手机支付市场出现在战国时期。
今年春节前,北京移动在物美超市旗下的300多家门店实现了手机购物。顾客只需在营业厅更换专用于移动钱包的rfid-sim卡(射频标签),就可以用手机在商场的pos机上“刷手机”,而无需更改手机号码。
中国联通(600050)选择上海的公共交通系统作为突破口。用户只需购买内置nfc芯片的联通手机,就可以“刷手机”,在上海乘坐公交车、地铁和出租车。
中国电信的移动支付业务(报价、信息、评论)也采用了nfc技术。去年底,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宣布“永安卡通”业务在南京和苏州投入商业使用。公众可以通过刷“天一”手机直接乘坐公交车、地铁和购物;在上海,用户还可以通过“刷”手机,在南京路50多家指定商家消费购物。
此外,中国电信与淘宝合作推出3g定制手机,采用淘宝最新手机客户端程序,如“随你买”、“店主”、“数字商城”、“移动支付宝”、“移动旺旺”,在部分城市提供支付平台和水、电、气支付功能。
强有力的合作,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正面临冲击
根据不同的支持主体,移动支付也有不同的运作模式。
以操作员为中心的模式将用户的电话账单账户作为支付账户,用户的消费将直接从电话账单中扣除。面向银行模式要求用户将sim卡换成stk卡,并通过手机登录银行账户进行交易。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模式是独立于上述两者的经济实体,它独立地扩展用户,然后与银行或运营商合作提供移动支付服务。
在这三种模式中,虽然目前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的服务模式最被消费者认可,参与度最高。然而,从长远来看,其竞争力仍落后于移动运营商和银行。
移动运营商拥有大量的固有用户,在庞大的用户基础上拓展移动支付业务有着天然的优势,而银行直接控制着金融资源,拥有大额交易的特权。与两者相比,第三方支付平台没有广泛的用户资源,在金融交易过程中无法避开银行环节,处于劣势。此外,许多银行现在选择与运营商合作,其效率不仅仅是1+1 = 2。
目前,招商银行(600036)、兴业银行(601166)、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601328)都推出了手机银行服务。也就是说,用户的移动电话号码被绑定到诸如银行卡号码之类的支付账号,并且诸如支付账号之类的交易信息通过诸如短信和wap冲浪之类的移动通信技术来传输。在这种模式下,用户移动支付产生的流量费用归运营商所有,银行收取账户业务费用。
运营商紧随其后,推出“移动钱包”业务,邀请商家加入或与机构合作,充分利用手机用户广泛、便捷的特点,将手机终端作为通信工具融入信用卡功能,实现“刷手机”。
小平台需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生存
两者的冲击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化学反应,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是唯一的情况将不复存在,第三方支付行业将面临新的“洗牌”。
在这一轮动荡中,并非所有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都陷入了死胡同。由于用户消费惯性、附加服务以及与个人电脑交易平台的有机结合,支付宝等大型平台仍能在竞争中生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淘宝无线事业部副总裁邱表示:“移动支付无疑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
据悉,支付宝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无线业务团队,自去年6月以来,已经陆续发布了基于各种手机操作系统的手机支付宝软件。
“到目前为止,每天通过支付宝进行的手机支付已经超过10万次。”支付宝内部人士透露。
然而,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支付平台来说,是时候“保持不变,否则就完蛋”。如果你不发挥自己的特点,你只会成为移动运营商、银行和大型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之间竞争的炮灰。
标题:手机支付成新增点 第三方平台面临变局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2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