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5字,读完约4分钟
在爆发期,当商业力量和明星效应日益融合,明星们不再满足于被提升。从专业和衍生行业到管理创新,明星们开始自我进化,在纠纷中成长,在成长中爆发。
样本1:他原本只是出版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但现在他已经成为一个编织自己产业链的人。
关于郭敬明的新闻,从他出道时的抄袭,到《小时代》系列疯狂秀奢侈品的出版,再到看顶级大牌的走秀和坐在前排,似乎都被放入了娱乐版。这位明星的光环模糊了他作家的身份,让人们忘记他已经悄然改变了。业内资深人士估计,郭敬明主编的《最新颖》每月销量约为30万册,年收入1000万元。《小说》系列已经占据了青年主题杂志83%的市场份额。
他原本只是出版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但现在他已经成为一个编织自己产业链的人。
郭敬明首次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并成为冯春文艺出版社的签约作者。2004年,他率先创办了杂志《岛》的工作室,并将内容提供给冯春文艺出版社。2006年8月,他结束了与冯春的合作,与长江文艺出版社合资成立了上海艾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郭控股成为公司董事长,并参与策划青年杂志《最新奇》。他与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合作定位为“公司与公司、团队与团队”的紧密结合,而不是出版社与作家的关系。
在《新新》出现之前,中国现有的青少年杂志都是平庸的,而《新新》的定位是准确的:它扩大了青少年在十多岁和二十多岁的成长过程,引起了同时代的京迷们的共鸣。其选题的策划、定位和包装方法都称为流水线生产。
2009年,《小说》出版了《最具漫画性的书》、《最具反思性的版画》和《我想要》等增刊,分别在每月的上半年和下半年捆绑上市,零售价为12.8元,主要针对学生市场,意在彻底摧毁这个市场。
粉丝们对郭敬明的崇拜与著名书商卢金波提出的“非理性崇拜”完全一致:“韩寒的书,即使里面是白纸,我们也可以用塑料包装卖出10万本——很多人就是用韩寒的名字买的。”郭敬明代替韩寒的名字也是如此。
《内容为王》杂志显然不能单靠郭敬明。《镜报》的作者是分批发掘的。
在《小说》的平台上,郭敬明举办了“下一个新文学”全国新人评选活动,并采用“超级女声”的模式进行了海选。pk吸引了来自60,000多名参赛者的近150,000个参赛作品,然后以公司的名义与他们签订合同,出版这些作品,并亲自为新人创造动力,让他们在自己的博客上参与这个项目。
2009年,在郭敬明1700万元的收入中,只有20%是他的个人版税收入,大部分来自艾可的利润份额。从长远来看,类似的循环运动将有助于艾可形成循环垄断。
从为青年读者写小说到为青年读者写小说提供杂志平台,郭敬明认为这是他的第一次成功拓展。在他的计划中,抢劫码头已经在考虑之中。他希望《小说》的限量销售、艾可作家团队的签约以及许多其他营销方式能够在未来的艾可门店中得以实施。
现在,郭敬明已经成为一名商人,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经理。这种身份似乎不像以前的马甲那样迷人。据说他很坚强:“你可以参考他们的意见,但永远不要听别人的,也就是说,你可以自己做决定,坚强起来。”他的力量甚至导致最早的创业伙伴带领一些编辑团队集体离开,并创办了《花与爱丽丝》,一本类似于《小说家》的竞争杂志。
他不愿意只是一个被别人打了又打的“大人物”,最终掌握了出版连锁的主动权,并计划摆脱终端的支持,完全自力更生。在管理层,他似乎急于证明自己令人尴尬的失败。在明星的光环和公众的误解和争议下,郭敬明的脸有些模糊。
然而,也许我们在他“仰望空 45度的天空”的年轻时代留下了印象,并真正低估了这个开始长大并要求独立的“孩子”。
标题:郭敬明:自行编织出版产业链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