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1字,读完约3分钟
加快结构转型,化“危”为“机”
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大幅增加,许多企业深受其害。记者从中国国际贸易博览会展商处了解到,加快产品结构转型,化“危”为“机”,是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好办法。
纺织品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
“服装和纺织品一直是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自然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浙江一家服装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还透露,与美国和欧盟等热衷于调查我们产品的发达经济体相比,今年有一个趋势。
事实上,春节过后,发展中国家阿根廷宣布,决定对出口到阿根廷的中国西装、西服和夹克展开反倾销调查。据世贸组织统计,阿根廷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有四分之一是针对中国产品的。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对中国出口国外纺织品的调查有30多个项目和初步裁定。然而,仅在今年1月,就有14起来自国外的纺织品召回案件。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通过提高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标准,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建立了贸易壁垒。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贸易摩擦日益严重。”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世界贸易组织研究所副所长屠新泉说。
加快结构转型,化“危”为“机”
关于日前在阿根廷进行的反倾销调查,上述企业负责人表示没有影响。他是如何度过贸易摩擦的?
"以前,我们主要从事服装加工,受国际贸易争端的影响很大."他告诉记者,几年前,公司进行了一次决定性的转型,从生产型企业转型为研发型企业,新面料的研发投入了国际市场。“通过产品结构的转变,我们成功规避了贸易保护主义,企业利润也大幅增加。”
记者从中国国际贸易博览会上了解到,上海许多企业也在积极实施“结构转型”。去年,利兰公司大力推进由外向内的转移,产品在国内销售繁荣,但企业利润反而增加。同时,企业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例如,昌冉公司开发的香精产品,看起来像水晶颗粒,可以放在花瓶里,不仅可以作为家庭装饰品,还可以慢慢散发香味,在过去的两天里已经收到了几个订单。协达公司在2011年春夏展示了时尚产品,并举行了时尚发布会,吸引了客户的好评。企业的所有其他产品都是自己设计和生产的。兰生公司设计开发的蓝花系列球类运动用品外观新颖。莉莉的产品都是自己设计的。去年,销售额达到40亿元,利润达到2.5亿元。
据业内人士分析,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企业需要改变经营战略,从单纯依靠低价和数量的贸易增长模式转变为以质取胜,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快改变不平衡,减少贸易壁垒。
标题:华交会企业应对贸易摩擦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2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