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24字,读完约2分钟
通过联合重组和技术改造,钢铁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矿石无处不在,矿粉无处不在,污水泛滥,尾矿堆积成山...这是过去钢铁企业采矿后常见的景象。然而,河北钢铁集团司家营矿(000709)实现了“只听机器轰鸣,不卸杂物”的生态开采。
经与唐山市有关部门协商,河北钢铁集团将司家营矿一、二次开采产生的1.2亿吨剥离岩全部送至曹妃甸工业区进行土地复垦。仅这一项就将节省6000亩农田和500多名农民的搬迁费用,而出售岩石和土壤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河北钢铁集团得知开滦南部范各庄煤矿采煤塌陷区有3200亩土地需要充填后,决定采用管道运输方式将尾矿输送到塌陷区进行土地充填。经过紧张的施工,长达25公里的矿井管道直接延伸至复垦区,冲洗后的尾矿稀释成泥浆,输送至煤矿空矿区。稀释后的泥水经沉淀后,用回水管抽回循环使用,实现了“吃干挤净”的封闭循环。管道运输的整体运输成本仅为每吨5元左右,而汽车运输的装卸成本仅为每吨5元。按每吨公里1元的短途运输成本计算,如果每年运输500万吨尾矿,管道运输的相关费用每年可节省近1亿元。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如军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促使钢铁行业着力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解决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布局和产品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等深层次结构性矛盾。
刘如军代表认为,河北是中国最大的钢铁省,其钢铁总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要从钢铁大省转变为钢铁强省,必须认真实施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据报道,通过联合重组,河北省四大国有钢铁企业组建了河北钢铁集团,年综合钢铁生产能力超过3100万吨。今后,该企业将作为平台,促进其他钢铁企业的整合和转型,提高全省钢铁行业的集约化水平。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河北钢铁集团将鼓励技术创新和进步,围绕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工业化和城市化所需的关键钢材品种,组织生产和加强技术改造,围绕品种质量、节能减排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创新研究。
标题:钢铁业:调整结构转型发展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2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