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15字,读完约2分钟
湘源煤矿,前身为裕民煤矿,生于1947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经从一个年产数万吨的小煤矿发展成为一个年产300万吨的大型地方国有煤矿。2008年11月,正式更名为山西湘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矿集团)。
2003年是湘矿集团发展最重要的一年。那一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确立了“以煤为本、拓煤超煤”的发展新理念。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继续探索煤炭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
基于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湘矿集团融资20多亿元,启动了17个新的循环经济项目。目前,除聚氯乙烯项目仍在建设中外,其余16个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年产原煤240万吨,洗原煤270万吨,发电量12亿千瓦时,电石20万吨,蒸压砖1.2亿块。
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湘矿集团初步建立了循环经济的框架,形成了“煤-焦-化、煤-电-化”两条产业链。建立了四级产品推广和回收体系:煤炭用于洗选;利用废石、煤和煤泥发电;电用于电石生产;发电厂的粉煤灰、电石厂的石灰粉和镁金属厂的镁渣被用来制砖。聚氯乙烯项目完成后,将形成“电厂-聚氯乙烯”的五级产品延伸和回收链。
经过多年的积累,襄樊煤矿的煤炭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下游产业也呈现滚动发展。2008年,湘矿集团实现总产值26亿元,其中原煤11亿元,非煤炭行业15亿元,首次超过煤炭行业。
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也表现良好。集贤县经贸委项目部部长连建国告诉记者,在原煤开采方面,一些新设备投入使用,回收率从75%提高到85%;矿井水年利用率达到3亿立方米;针对所有24小时运行的大型设备,对电机变频系统进行了改造。每年使用46万吨粉煤灰和矿渣;每年回收利用的废热蒸汽超过2亿立方米,基本实现了“吃干挤干、零排放”。
标题:襄垣煤矿的循环经济链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2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