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6字,读完约4分钟
垃圾处理设施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垃圾管理也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应有之义。虽然我国许多城市逐步加大了财政投入,垃圾处理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1%上升到目前的58%,但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被垃圾包围,四分之一的城市没有合适的垃圾堆放场所。解决“垃圾围城”的方法是什么?巨额资金需求从何而来?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记者为相关决策者提供了参考答案。
刺鼻的空毒气,巨大的垃圾山,以及挂在周围树上的破塑料袋……随着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城市的“垃圾陷阱”变得越来越突出。
根据权威数据,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仅中国每年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有668个城市,每年产生的城市固体废物超过1亿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此外,垃圾场的存量多年来已经达到70亿吨。除了县城,中国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都被垃圾包围,四分之一的城市没有合适的地方堆放垃圾。
垃圾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大问题。
垃圾收集器
如果不采取措施,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北京将无处可填。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北京出现了垃圾围城。借举办亚运会和奥运会的机会,北京斥资23亿元,匆忙建设了23个垃圾处理设施。
现在,困境又回来了。
“2008年,北京居民和单位生活垃圾产生量为672万吨,日均产生量为1.84万吨。如果继续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2015年的日均产量将达到3万吨。”市市容委员会固体废物处副处长魏在接受采访时说。“全市现有23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0400吨,实际处理能力达到17400吨/天,平均超负荷率为67%。如果继续超负荷运行,填埋场的服务期将缩短一半。如果不采取措施,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北京将无处可填。”
更严重的问题是,今年北京现有的10个垃圾处理设施将陆续关闭,届时每天将有10770吨垃圾无处堆放。如果每辆卡车长7米,载重量5吨,装载垃圾的卡车将能够环绕紫禁城半圈。
“三年前,北京一年的垃圾场可以达到京山,现在估计将达到两个半京山。”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学副教授、国内罕见的垃圾对策专家王维平在接受采访时说。
垃圾问题不仅存在于北京。根据建设部在2002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国城市垃圾场的累计占地面积为5亿平方米,近年来仍以年均4.8%的速度增长。
“由于垃圾填埋,北京每年需要占地约500亩。从地质学上讲,只有10%的土地适合填埋垃圾。如果加上人口生活因素,适合填埋的土地就更少了。选择新项目不仅困难,而且从项目立项到建设通常需要5至6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建设周期也很长。”清华大学环境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聂永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你不提前计划,意大利的先例在中国并非不可能。”
自2007年以来,一场“垃圾危机”在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爆发,街道垃圾成堆。一些学校因为老鼠而关闭,酒店房间的入住率也大幅下降。人们愤怒地放火烧垃圾。数十人在暴力冲突中受伤。
这几乎是“现代城市垃圾病”的预演,它给人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恐惧。
在加速城市化的同时,我国政府也开始寻找破解“垃圾围城”的方法。
2006年2月,国务院首次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将垃圾处理列为政府重点环保任务之一。
北京市人大代表、市政府参事王维平告诉记者,去年4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垃圾处理专题会议,研究对策,决定在2015年前新建和改建40多处垃圾处理设施,直接投资约100亿元。“垃圾问题已经去了市长办公会议和市委常委会。在中国,以如此高的标准研究垃圾是罕见的。”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标题:城市化咋过垃圾“坎儿”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3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