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1字,读完约3分钟

自2009年以来,上海熊猫炼乳、陕西金桥奶粉、山东“绿赛尔”纯牛奶、辽宁“梧州冰棒”冰淇淋、河北“香蕉园冰棒”等地已查处多起乳制品中三聚氰胺超标案件。在这些案例中,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被用作生产乳制品的原料,性质非常恶劣。为此,国家食品安全整治办公室在30日召开的2010年全国食品安全整治电视会议上要求,要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主动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隐患。(新华网2月1日)

三聚毒奶重出江湖责在质检

2008年,三鹿生产的三聚氰胺奶粉成为公众批评的对象。大量三聚氰胺奶粉下架,大量含三聚氰胺奶粉的企业被通报。三鹿为破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认为,三鹿的教训会让一些乳制品企业收敛和吸取教训,不能彻底保证产品质量,至少不能生产和销售三聚氰胺奶粉,不能生产对人民健康有害的产品。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些企业不仅销售三聚氰胺,而且还销售由三聚氰胺奶粉制成的奶制品,这些奶制品本应在2008年销毁。大多数人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应该在2008年销毁的三聚氰胺奶粉没有销毁?为什么三聚氰胺牛奶可以重新进入市场?

三聚毒奶重出江湖责在质检

首先,在2008年,质检部门没有对所有销毁三聚氰胺的牛奶负责。根据常识和实践,政府部门查处的假冒伪劣产品或违法产品需要公开销毁。换句话说,在2008年被社会唾骂的三聚氰胺污染牛奶被质检部门检测后,质检部门应该首先将其全部没收,然后公开销毁。如果2008年全国各地质检部门按照这一程序和方法销毁了三聚氰胺牛奶,那么三聚氰胺牛奶就不可能长时间在江河湖泊中重现,也不可能加工成其他乳制品作为原料流入市场,毒害消费者。

三聚毒奶重出江湖责在质检

2008年,三聚氰胺污染牛奶的问题是当时全国关注的焦点。在中国,不仅有13亿双眼睛盯着三聚氰胺污染的牛奶,还有数十亿只外国眼睛盯着它。当时,各地质检部门的首要任务是调查和销毁三聚氰胺污染的牛奶。在这种背景下,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三聚氰胺污染的牛奶只有三种可能性可以逃避质检部门的调查和销毁。首先,质检部门根本没有查出这批三聚氰胺污染的牛奶。第二,检测出的三聚氰胺牛奶当时是否被质检部门销毁。第三,本应销毁的三聚氰胺牛奶被质检部门查处没收后,由于质检部门内外勾结,逃脱了销毁的命运。当地质检部门和相关企业必须明确是什么原因导致毒奶粉未被销毁,上级质检部门和纪检部门也应迅速介入调查,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三聚毒奶重出江湖责在质检

其次,质检部门负责三聚氰胺牛奶的再进入市场。三聚氰胺污染牛奶事件后,国家取消了免检制度,任何食品都必须通过检验后才能流入市场。为什么这些三聚氰胺污染的牛奶经过检测后会流入市场?有两个原因。一是质检部门没有检测这批三聚氰胺牛奶。另一个是质检部门检查出这批三聚氰胺牛奶,但让它流入市场。

三聚毒奶重出江湖责在质检

弥补还不算太晚。目前,各地质检部门应立即采取行动。一是加强食品检验检测;第二,立即公开销毁三聚氰胺污染的牛奶;第三,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生产三聚氰胺污染牛奶产品的企业的处罚力度。

标题:三聚毒奶重出江湖责在质检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3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