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1字,读完约4分钟
北京银行(601169)以自有资本6.8亿元人民币收购了首创集团持有的资本安泰公司50%的股权。
外资撤退,中资银行争先恐后
日前,北京银行宣布将接管安泰人寿50%的股权。据记者粗略统计,这是一年内第六家遭遇股权变动的寿险公司。然而,这些股权变动中的大部分公司已经退出了最初的外国股东,而中资银行是最有活力的。
北京银行收购安泰
北京银行4日晚宣布,其持有的资本安泰50%的股份近日已获银监会和保监会批准,并将以6.818亿元人民币的自有资本收购资本集团持有的资本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0%的股份。据记者了解,安泰资本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本9亿元,由北京银行的外国股东荷兰ing集团(以下简称ing)的保险公司和北京的国有独资企业Capital Group组成,各持有50%的股份。
事实上,解决“安泰部”的双重人寿保险牌照只是一步之遥。2009年底,荷兰国际集团与中国建设银行(601939)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并将其在太平洋(601099)安泰人寿保险公司50%的股权出售给中国建设银行。根据监管部门的规定,“如果两个以上的保险公司受同一机构控制或相互之间有控制关系,它们不得经营有利益冲突或竞争关系的类似保险业务。”因此,荷兰国际集团近年来一直试图解决太平洋安泰与资本安泰之间的股权问题,最终选择退出太平洋安泰。
外资经常缩小前线
先锋安泰与太平洋安泰之间的股权变动只是外资频繁收缩中国寿险市场的一个缩影。去年9月8日,合资寿险公司恒康天安宣布“跨国联姻”,其外国股东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团退出,将其50%的股权转让给四家中资机构,恒康天安成为首家由合资转为中资的保险公司。同样在去年,加拿大永明金融和光大集团宣布对其光大人寿保险进行战略重组,永明金融所持股份将从50%降至20%,这使得光大永明实际上成为一家中资公司。
最近,法国保险巨头安盛也宣布将转让泰康人寿15.6%的股份,以筹集约10亿美元。安盛除了持有泰康人寿保险,目前还持有金盛人寿51%的股份..
尽管外国投资者大多将退出原因解释为战略布局需要或符合监管要求,但他们无法避免合资寿险公司面临的生存压力。根据公开数据,合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在2005年达到8.9%的峰值,但随后逐渐下降。到去年6月底,市场份额已经萎缩到4.7%。
银行成为接管的主要力量
早在2008年1月16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就签署了《关于加强银保公司深度合作和跨行业监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规定银行和保险公司可以开展相互投资试点项目。然而,直到2009年11月26日,银监会才正式发布《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股权试点投资管理办法》,真正为银行涉足保险业扫清了障碍。外资的收缩战略也给了中资银行大举进入保险业的机会,中资银行经常出现在接管股份的保险公司大军中。
除了建行和北京银行先后将两家保险公司“安泰部”的股份纳入旗下之外,交通银行康联(601328)与外国股东合资的交通银行康联也已上市营业,成为银行参与保险公司政策开放后的第一笔订单。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银行(601988)收购恒安标准股权的计划也已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中国银行将首先收购其香港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公司持有的大陆公司中银保险的全部股权,并增加中银保险的资本,然后通过中银保险投资恒安标准。目前,中银保险已从恒安标准的外国股东英国标准人寿手中收购了25%的股份。数据显示,恒安标准成立于2003年底,最初是英国标准人寿和天津TEDA的合资企业,双方各持有50%的股份。一旦交易完成,恒安标准将完全成为一家中资保险公司。
标题:一年内六家寿险公司股权变动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3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