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81字,读完约6分钟
随着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风电设备制造业的投资变得过热和仓促。为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要实现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应该把握两个方向。一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做大做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大“走出去”的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拓展更大更广的空生存发展空间。
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前景并不悲观
据统计,中国有80多家风力发电机制造商,许多企业都准备进入。据估计,2010年中国风电设备的生产能力将超过2000万千瓦,而风电装机容量约为1000万千瓦。
就目前的数据而言,风力发电设备的生产能力,尤其是风力涡轮机,确实显示出过剩的迹象。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空.风力发电设备的发展前景,尤其是风力涡轮机制造业,可能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悲观。
2008年,中国发电总装机容量接近8亿千瓦,而风力发电只有1000万千瓦,不到1%。到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亿千瓦,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5亿千瓦,风电在整个电网中的比重将达到6%。届时,随着智能电网和储能技术的进步,全国范围内的电力调度将逐步实现,这将彻底解决内蒙古、甘肃等西北地区电力负荷小、上网风电量大、难以送出等实际问题,实现风电的全购。也就是说,风力发电产业潜力巨大。
国内风力涡轮机制造商可分为三个“梯队”。金风科技、大连华瑞和东方汽轮机在2008年的发电量均超过100万千瓦,属于第一梯队;浙江大云、上海电气、湘电、中国航天万源等企业年产10万至25万千瓦,属于第二梯队;此外,5家企业刚刚开始小批量生产,年产量不到10万千瓦,可列为第三梯队。
其他企业实际上正处于原型制造甚至“创意”制造阶段。因此,80多个风力涡轮机制造商只是数字,不能等同于设备生产能力。目前,我国风力发电机制造业最大的问题是数量多、规模小,缺乏自主技术研发力量,特别是真正具备整机制造能力的企业数量少。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关键
制约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健康发展的最大困境是自主创新能力弱和R&D,许多技术需要国外R&D机构来实现。具体表现在大型风力发电机的整体设计和负荷计算能力差,控制系统、发电机、齿轮箱和轴承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差。同时,中国的制造业基础还比较薄弱,风力发电机的轴承、控制系统等部件需要从国外进口。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已经认识到“坚持自主创新,开发高端产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以金风科技和中国航天万源为代表的风电设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核心技术竞争力不断提升。
中国航天万源作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控股子公司,自1995年以来自主开发了600千瓦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并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wd646 600千瓦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2003年,当兆瓦级风力发电机成为当今世界风力发电的主流时,中国航天通过国际战略合作,迅速消化和掌握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技术;2006年,由西班牙公司共同投资生产的aw 1500-1500 KW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下线,同年实现了批量生产。它们已在中国的张北、河北、如东、江苏和浙江慈溪等多个风电场投入使用。可用性达到98%以上。
目前,直驱风机代表了世界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具有发电效率高、安装维护方便、机组寿命长、体积小、生命周期运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2007年,中国航天火箭研究院从荷兰ewt公司引进900千瓦直驱风力发电机技术,航天万源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mw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2008年,中国航天万源直驱风机总装厂和叶片厂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投产。目前已生产110台900千瓦直驱风机,实现小批量生产。预计到2010年上半年,中国航天万源自主研发的2 MW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将在内蒙古星河航天风电场投入运行。同时,适用于近海和滩涂发电的3-5 MW永磁直驱风机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从长远来看,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需要深入国内和国际市场消化产能。如果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是振兴中国风电设备产业的基础,那么“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中国风电设备产业走出困境的“新路子”。
首先,从全球市场分析来看,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在过去30年保持了20%的年增长率。随着各国新能源政策的逐步出台,国际市场对风力发电机的需求将是国内市场的三至四倍。特别是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后,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方向,技术最成熟的风力发电将成为各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首选。预计全球风电产业将再次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这对中国风电设备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块诱人的蛋糕。
其次,从中国自身的优势来看,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工厂,不仅拥有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而且拥有相对强大的制造基础,未来国际风电制造业将向中国转移。例如,世界最大的风力发电制造商维斯塔斯(Vestas)2009年在中国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呼和浩特、内蒙古、天津和江苏徐州等地建设生产工厂。除了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中国的全球风力发电产业建立一个设备基地。
“外国人”来到我们家门口竞争。我们的风力涡轮机制造业怎么样?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积极发展自己,勇敢地参与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以全球化的眼光参与竞争。目前,虽然大连华瑞、金风科技等两家风力发电机制造商已经进入世界前十,但与世界重量级风力发电设备巨头——丹麦的维斯塔斯、美国的通用电气、西班牙的gamesa、印度的苏司兰等企业相比,在中国的差距仍然相当大。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非常艰难,但我们必须面对困难,做大做强。(作者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航天万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标题:韩树旺: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前景并不悲观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3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