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4字,读完约3分钟
面对未来的挑战,中国造船业将努力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取得突破,为实现2011年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在世界市场的份额达到20%、海洋工程设备的市场份额达到10%的目标提供支持。
近日,渤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38.8万吨超大型1号矿石运输船正式启动。该船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的新型船舶,具有节能、环保、高速、大容量等优良性能。
渤海船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渤海船舶加大了自主创新力度,通过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有效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困难。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科技实力差距对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更加突出。”一位船舶专家分析说,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船东对技术经济指标、安全、环保等都有更严格的要求。、以及对施工质量更严格的要求,对船舶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于2009年初发布了《船舶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提出要把加快自主创新放在船舶工业“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位置。造船企业也加大了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的力度,有效促进了2009年中国造船业整体经济运行的稳定。
相关专家建议,下一步中国造船业的研发应着眼于产业发展的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特别是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加快船型优化升级,提高船舶产品设计性能和质量,开发技术经济指标先进、性价比高的品牌船型,细分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为造船业按期优质交船和承接新船订单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扩大产品范围,优化产品结构。首先,根据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进行了高度定制化船舶和特种船舶的研发和设计。第二,提高自主R&D、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设备的设计和建造能力,为实现2011年高技术和高附加值船舶占世界市场份额20%、海洋工程设备占世界市场份额10%的目标提供支持。第三,我们将重点发展重大产品研发,攻关能显著促进结构升级和增加附加值的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以安全、环保、高效、节能为目标的产品设计和制造关键技术,积极发展环保、节能、复合船舶,在未来船舶市场好转时抓住市场机遇。
三是重点支持海洋配套设备自主研发,进一步推进关键配套设备的国产化、系列化开发和集成技术研究,满足海洋产品结构和海洋工程装备升级以及自主品牌海洋装备发展的需要。抓住船舶市场调整机遇,促进船舶配套业和造船业协调发展。
第四,加强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为提高产品设计的快速性、精确性和质量,开展基础共性技术研究;顺应世界航运科技发展趋势,发展安全、环保、高效、节能减排技术,着力提升长期竞争力,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标题:船舶工业:围绕市场需求加快技术创新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3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