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9字,读完约5分钟

70多年前,古耕虞说:“在经济危机中,就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而言,生产和消费都在下降,但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只是一个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质量好的企业,低效率、高成本、质量差的企业都被淘汰了。所谓‘大鱼吃小鱼’,大鱼不仅有钱,主要是它的生产技术高明,管理有方。”这是他对20世纪30年代早期西方世界大萧条的高度评价。

古耕虞的生意经

1905年,古耕虞出生在重庆的一个山货家庭。所谓山货,即猪鬃、牛羊皮、肠衣、桐油、白蜡、生漆、青麻等出口商品,都是工业原料或军事原料。古耕虞是重庆商会大宗师谷穗的孙子。他的父亲顾淮清是谷穗手下的一个伙伴,而顾耕虞小时候是谷穗家里的一个小叔叔班杜。虽然他经常被他的小叔叔欺负,因为他们都姓顾,那些家伙、仆人和谷穗总商会的人都叫他的小叔叔“小少爷”,而顾耕虞则叫他“毛少爷”,也就是“小少爷”。这种奇怪的双重身份让古耕虞显得很早熟。

古耕虞的生意经

顾穗之的“正顺牌”靠卖鸦片发了财,然后把资本转到经营山货上,建立了“铜帽峰山货”品牌,成为晚清重庆的龙头商人。起初,他的山货由重庆的英国商人贝里公司出口到上海。后来发现,这种就地销售的方式非常不利,外国商人支付了重庆和上海的差价。因此,古耕虞的父亲顾淮清被送到长海居住,直接卖给上海的外企,从而省下了一层剥削。

古耕虞的生意经

古代怀庆有经验的学者和一些文化,他们在上海逗留期间,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因为西方列强没有时间照顾中国,民族工业的春天很短。顾淮清开始热衷于纺织业,并与一些纱线巨头交了朋友。一方面,他为童茂丰品牌做山货出口,另一方面,他专心经营自己的纱号,很快就发财了。

古耕虞的生意经

五四运动爆发后,其影响迅速从北京蔓延到全国。总商会会长顾穗之虽然不反对群众抗日,甚至要“支持”学生和工人示威,但当他从工作人员那里听到“小少爷”和“毛少爷”也在游行队伍中时,他感到很惊讶。他亲自护送他们到上海,并把他们交给古华清监管,以免他们继续在重庆闹事。

古耕虞的生意经

到达上海后,古耕虞通过了美国教会开办的圣约翰大学的预科课程,这是顾淮清学好英语的想法。四年后,顾耕虞从预科毕业,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善于沟通,成为四川大学校友会会长。圣约翰大学校友会,又称“繁皇都俱乐部”(因其位于上海繁皇都路而得名)。该校校友有宋子文、刘鸿生等一大批商界重要人物,堪称民国时期商界的“黄埔军校”,对顾耕虞后来的仕途有很大帮助。

古耕虞的生意经

顾淮清发迹后,委托他人在重庆经营,并开始了一次名为“吉恒”的小规模山货之旅。1922年,当谷穗因鸦片事件而破产时,顾淮清全力以赴经营自己的事业。然而,继承父亲的事业并不是大规模工业生产联系古华清的初衷。毕业后,顾耕虞去了张健创办的南通大学学习纺织专业。他的父亲希望他精通纺织技术,然后能够从事纺织工业。顾耕虞在南通学习了两年,没有毕业就回家了。一方面,由于色盲,他不适合从事纺织技术工作;另一方面,1925年,顾淮清病重,不得不等待儿子完成学业,于是他回到重庆接任。古华爱清撤销了“吉恒”,成立了“古庆吉”,实际资本为6.2万元,其中名义上只有8200元。根据旧规则,继承人必须是学徒,不管他们的学术地位如何。古耕虞拜其父为师,师从沙壕,其待遇与一般学徒无异。然而,受顾淮清委托在重庆经营的李玉安,却无法应对日益激烈的山货行业竞争,只好让没当过老师的顾耕虞去重庆,正式接手《记》。古耕虞当时刚满二十岁。

古耕虞的生意经

古青集规模小,所以没有“远山”(不派人去开村买),也没有洗澡间(没有自己的猪鬃加工厂)。这种规模的山货在重庆随处可见。古耕虞在重庆有两位大师,一位是古庆吉的经理廖希勇,他对猪鬃的购买和加工非常在行,对古家忠心耿耿;另一位是重庆李白养兴的英国总经理李白。从1911年到1913年,李白曾与谷穗一起垄断了重庆猪鬃和牛羊皮的出口贸易。在重庆山货岗眼里,他是一个裸体男人。在古耕虞看来,他有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他们很合得来,李白教了古耕虞外贸知识,从报关、报盘、提货单、装运,甚至电报代码。后来,古耕虞通过与李白的关系,获得了公证资格,开办了一家保险公司。

古耕虞的生意经

刚到重庆的古耕虞与顾淮清的“负责部长”廖喜勇发生了矛盾,但喝了外国墨水的古耕虞却不理会他的老办法,矛盾终于爆发了。春节期间,古耕虞提倡不要挂春联,这引起了廖喜勇的愤怒,他骂古耕虞是害群之马,并辞去了父亲的职务。第二天,古耕虞回来品尝,带着女儿,也是廖喜勇的教女,以拜年廖家的名义表示歉意。两人重修旧好,古耕虞不再思索如何在“企业文化”中“西化”。

古耕虞的生意经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古耕虞的生意经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3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