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7字,读完约4分钟
就在房地产信贷收紧、大型房企资金链收紧之际,由监管机构严格监管的“房地产+金融”为中国建筑打开了一扇大门。
6月4日,中国建设宣布,公司以32.2亿元人民币成功收购深圳中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0%的股权。由于中海投资拥有国源信托和国源投资40.375%的股权,中国建设被认为已经成功地将其触角延伸到金融领域。中国建设秘书长孟庆余向《时代周刊》记者证实,此次收购的目标是走“产融结合”之路。
有迹象表明,监管当局已开始控制所有涉及土地的资本运营,包括涉及房地产的信托计划。这给中国建设部描绘的房地产“宏伟蓝图”增加了不确定性,因为尽管中海地产成为中国唯一进入世界500强的房地产企业,但中国建设地产旗下的另一个房地产平台仍处于起步阶段。
更重要的是,中国建设集团前董事长孙文杰曾表示,中国建设上市后,将重点发展另一个房地产品牌——中国建设地产,与中国建设在齐飞的原品牌中海地产竞争,拓展中国建设房地产业务的国内版图。然而,更严格的房地产监管并不是“房地产婴儿”成长的最佳时机。如果中国建设地产的定位仍然模糊不清,中国建设的地产版图将如何描述?
这条龙有九个儿子
作为中国最大的建筑和房地产企业集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早在2006年就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建筑总公司的房地产地图上,除了为其提供主要利润来源的中海地产,还有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大型房地产企业。
“长期以来,中国建筑总公司的八个主要工程局以不同的地区为基地,在各自的影响范围内进行房地产开发,拥有大量的房地产和土地项目。”CICC证券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告诉《时代周刊》记者,“中国建设在2009年a股上市时就开始整合这些项目,需要以一个统一的品牌出现,这催生了中国建设地产。”中国建设地产成立于2008年初,代表中国建设负责管理除中国海外房地产以外的房地产业务。
根据中国建设的招股说明书,中国建设地产拥有30家子公司,主要是中国建设8个工程局下属的项目公司,覆盖全国16个省市,有50个项目在开发中,土地储备为1054万平方米。根据中国建设发布的2009年业绩简报,中国建设地产新增土地面积60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达到1700万平方米。
显然,中国建筑总公司长期以来一直是一条“有九个儿子的龙”。
例如,早在2003年,中国建设第五局整合了其所有的房地产资源,成立了中国建设新河房地产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湖南。目前,在建和待开发的项目有10多个,总建筑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此外,中国建设第四局在房地产方面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始于员工住房改造和小规模房地产开发。2007年开发的广东惠州彩虹城销售面积46万平方米,2008年运营的广东四个房地产项目面积37.41万平方米;另一方面,中国建筑第八局在济南开发了中国建筑文化城的高档住宅区,占地23万平方米,并在青岛中央商务区开发了中国建筑紫晶广场。
此外,房地产行业在中国建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最新业绩报告,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103.7%,占比从2008年的9.26%上升至14.7%。
中国建设还表示,将努力调整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以及房地产开发和投资的利润构成,从2008年的4: 1: 5调整到3: 1: 6。2009年,这一比例为3: 0.8: 6.2。
"房地产业务在公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公司的效益贡献很大."中国建设的一名中层员工告诉《时代周刊》记者。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中建系地产结龙蛇之盟 布局地产金融存不确定性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4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