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8字,读完约4分钟
据半月潭的记者唐艳娟说。看病难,看病贵,药价太高,这一直是中国医疗系统的一个长期问题。最近,两起意外医疗事件再次撕开了药品暴利的黑幕。
据媒体报道,一种出厂价为15.5元的药品通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环节,最终销售给患者的价格高达213元,销售利润超过1300%;一种叫做昂丹司琼的药物的零售利润高达2000%。据媒体报道,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医生每次开一种叫氨曲南的仿制药都可以得到6.5元的回扣。
从“医生拿回扣”到“巨额利润”,药品价格异常高背后的驱动力显而易见。
市场是无序的,流通的潜规则是普遍的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用这个时髦的词来描述当前的药品价格是特别合适的,因为它以利润丰厚而闻名。作为人们治疗疾病的药物,为什么它会成为少数人获取巨额利润的工具?俗话说,医药代表无处不在,药品回扣是公开的秘密。市场混乱导致流通中潜规则的盛行。
来自山东的读者王认为,药品价格异常高的背后有两个决定性因素:一个是权力,另一个是金钱。为什么药品价格这么高?除了“以药养医”机制的影响外,监管当局、医院(医生)、医药代表和医药制造商之间也形成了利益链。
正如本刊读者所指出的,在这条长长的黑色利益链中,相关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都扮演着重要但不光彩的角色,药品利润被人为地分割成不同的份额,医生只是最下游的角色。
此前,在追踪芦笋片1300%利润的过程中,媒体发现一些地方价格部门和医疗机构已经成为药品利润的最大推动者,虚假高药价的来源实际上来自政府相关部门的定价机制。
江西读者罗瑞明认为,药品暴利的最大问题在于指导价。与出厂价15.5元的芦笋片一样,药监部门设定的法定价格高达136元,在医院里价格可以提高15%。这个指导价格是如何计算的?根据什么?
一位在一家国有制药公司负责销售10年的人士透露,中国生产的大多数西药的生产成本不到零售价格的5%。正因为指导价太高,整个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即使每次价格降低,便宜的药物只会死去,而昂贵的药物会越来越受欢迎。
一些读者指出,招标应该是药品价格确定的最公平的渠道。然而,在“指导价”的指导下,许多药品招标会演变成“拍卖”和“天价”招标会。有媒体报道:药店的零售价只有7元钱的血。经过所谓的“降低药品流通成本”,中标价格已飙升至19.17元;更离谱的是,一片胃铋治疗的投标价格是市场价格的14倍...这种招标能降低药品价格吗?
王说,虽然国家先后出台了新的医疗改革和基本药物制度,并致力于降低群众治病的成本,但实际上,一个病例有几十种甚至几百种药物,许多毒贩子想占领一定的市场。或者在药品招标中,他们一举中标,不惜磨砺头脑,甚至贿赂药品监管部门的人员、相关医院的负责人、相关部门的主治医生。因此,经过多层“拔毛”,药品价格过高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陈中华计算了一个账户。根据医药行业的潜规则,医院获得的回扣是药品零售价格的20% ~ 25%。即使保守估计,中国药品的年返点金额也将达到450亿元。
对于许多公立医院来说,政府补贴只是九牛一毛。医院发展和医生收入依靠什么支持?因此,“以药养医”的模式开始流行。难怪有些医院甚至公开鼓励医生开更多的药,开高价药。在大多数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其业务收入的大部分。医院依靠药品价格上涨来“创收”,而医生依靠回扣来“赚钱”。这种失范的行业氛围形成了医院对高额药品回扣的生存依赖,这也是药品利润越来越离谱的重要原因。
吴立成,一位来自广西医疗系统的读者,对此深有感触。他说,高价药品进入医院后,必须由医生开具处方才能实现高额利润。给予医生一定的经济评估指标和药物佣金已成为当今医院管理中常用的两个“杀手”。也就是说,如果医生想获得基本工资和更多的劳动奖金,就必须给病人开更多的药,尤其是高价药。
重庆的一位读者杨广志透露,医生的回扣占药品价格的20%。在医药公司与医生的勾结和回扣的诱惑下,“以病服药”无缘无故地变成了“以药寻病”。小发烧被视为严重的疾病,大的便利经常出现在坏医生的笔下。一些医院是半行政半企业,这使他们感到有信心,接受回扣和"要求收入,以支持自己"。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药品暴利“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三大顽症需治理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4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