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40字,读完约2分钟

北京已经初步建立了城乡一体化、救助方式多样化的医疗救助体系。截至2009年底,共有624,700人得到了援助。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北京市医改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北京市从2002年开始建立并实施城市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形成了包括医疗费用减免、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生育救助、临时救助等在内的多层次城乡低收入家庭医疗救助体系(包括城乡低保)。

北京医疗救助城乡一体方式多元

自1997年以来,北京实施了针对城乡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措施。到2009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门诊和住院医疗救助金额从50%提高到60%。门诊援助和住院援助都是零补偿的。门诊救助年度报销最高限额为2000元,住院救助年度报销最高限额从1万元提高到3万元。此外,对于符合条件的北京市城镇居民,政府补贴他们参加“一老一小”或“劳动年龄内失业居民”的大病医疗保险。

北京医疗救助城乡一体方式多元

北京农村医疗救助体系正在逐步建立。2004年,北京市出台了《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区县政府资助所有农村居民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9年,除参加当地政府资助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外,如果医疗救助对象到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诊,医疗费用只需支付40%,其余60%由医疗机构支付,并定期与民政部门结算。医疗机构每年支付的最高金额不超过2000元,实现了事后救助向事前救助的转变。医疗救助对象患重病住院,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后,也可申请农村医疗救助。

北京医疗救助城乡一体方式多元

此外,北京还相继出台了保障弱势群体特殊利益的救济政策:2003年,建立了临时救济制度;2005年,向贫困家庭的孕妇提供了固定金额的援助,用于妊娠检查和住院分娩费用;2009年,医疗援助和其他特别援助工作的范围扩大到低收入和边缘困难家庭。

北京医疗救助城乡一体方式多元

根据最近公布的《北京市2010-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北京市将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提高医疗救助水平;提高医疗救助的报销比例,提高最高救助金额;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慈善捐赠接受的医疗救助基金,完善社会救助机制。

标题:北京医疗救助城乡一体方式多元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4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