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7字,读完约4分钟

“这种价格管理方式,我们已经移交了很多企业意见,而协会本身目前正准备向国家发改委提交意见。”21日,中国医药(600056)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说。

药企反弹:降价无损“以药养医”潜规则

6月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从业界的角度来看,这是NDRC对“芦笋片高价”的回应(芦笋片15元的出厂价是213元)。

药企反弹:降价无损“以药养医”潜规则

于明德认为,新的价格管理方法使用过去的“降价”手段来管理药品价格,而“以药治医”的机制尚未触及;类似于利润率和差价率的规定,它把市场选择严格地变成了行政管制,抹杀了市场的配置功能。

药企反弹:降价无损“以药养医”潜规则

行业受到影响了吗?

根据《征求意见稿》,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和具有垄断生产经营特点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其他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对于专利药物和按照专利药物治疗的药物,调整周期为三年,下调幅度一般不低于6%;保护期结束后,政府指导价下调幅度一般不低于15%。

药企反弹:降价无损“以药养医”潜规则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处方药销售过程中,仅住院费用(即医院各部门的返利和利益分配)就占零售价格的50%左右,已经超过了本办法附录中规定的从配送到销售到医疗机构的最高流通差价率。“在高价芦笋电影事件中,136元的中标价格是问题的关键,而不是15.5元的出厂价。利润没有落入企业手中,但潜规则却给了招标办公室和中介机构。”

药企反弹:降价无损“以药养医”潜规则

于明德还指出,解决“看病贵”是一个系统工程,控制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价格和控制经营企业的流通差价率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公立医院改革和解决“以医养医”是当务之急。新规定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药企反弹:降价无损“以药养医”潜规则

“根据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全国医药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10%以上,这在行业内还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于明德表示,NDRC连续20多次降价,并未压低消费者的药品价格,但这是2006年医药行业大规模亏损、利润较低的重要原因。

药企反弹:降价无损“以药养医”潜规则

新法规可操作性差

新规定的可操作性也让行业感到乐观。

一家医药股票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表示,这种新的药品价格管理方法可操作性差。一方面,虽然新规定中规定的费用和成本费率难以计算,但从上市公司的报表分析可以看出,许多上市公司的费用费率和利润率远远高于附表规定的费率上限,这使得大量上市公司很难削减利润率。

药企反弹:降价无损“以药养医”潜规则

他进一步指出,通过锁定“期间费用率”的上限来确定所谓的合理价格,基本上是不可行的。

“价格部门的人力有限,制药厂众多,产品规格数十万种。NDRC怎么会有精力去检查呢?此外,对于竞争较少的药品,少数厂商很容易形成价格联盟。”据该人士称,NDRC的研究仍集中在企业的独立报告上,监管规定过于详细,无法进行实际检查和操作。

药企反弹:降价无损“以药养医”潜规则

清迈药业总裁王波也表示,《征求意见稿》设定了流通加价率和利润率的上限,希望以此迫使目前的流通体系在中间环节出现多卡。但是,在目前的环境下,“潜规则”更加强大,降价的成本将由制药公司承担。

药企反弹:降价无损“以药养医”潜规则

但是,明德认为,明确规定企业的费用率和利润率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企业期间的费用率和销售利润率是企业销售政策和市场竞争的结果。政府怎么能以行政手段干预呢?”于明德说,这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理的,这是一种倒退。

药企反弹:降价无损“以药养医”潜规则

创新的成本被忽视了吗?

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领导的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鼓励生物医药发展和新药创新。

“目前,新药研发投入越来越大,周期越来越长。《管理办法》规定的化学活性成分创新药物、剂型创新药物和工艺技术创新药物的税前利润率分别为18%、15%和12%。此外,实施时间为上市后15年、8年和5年,然后按照普通药品执行8%的利润率。如此低的利润率无法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于明德说。

药企反弹:降价无损“以药养医”潜规则

希姆勒公司总裁任金生说:“今天早上我还在和恒瑞医药(600276)的孙总谈话。坦率地说,我们确实有某些关切。”他表示,对于新药,新的价格管理方法对利润率做出了统一规定,企业将失去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恒瑞医药(600276)专注于国内肿瘤药物,并在自主创新方面投入巨资。

药企反弹:降价无损“以药养医”潜规则

工业证券的报告还指出,新的管理措施对进入医疗保险的药品定价进行了严格限制,创新企业和仿制药企业都将面临药品价格下降和利润下降的风险。

标题:药企反弹:降价无损“以药养医”潜规则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4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