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0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钢铁企业在2009财年采取了集体措施打破铁矿石价格合约,迄今为止,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以下简称三大矿)都无法放手。

“中国钢厂的大规模违约所造成的损失,无法用微薄的违约赔偿金来补偿。”三大煤矿之一的一名经理曾在一次交流会议上表示,该公司被要求“不公开”。

三大矿山的“命根子”

如果我们稍微了解一下澳大利亚矿业发展的历史,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三大矿业公司担心会违反合同。因为,为了保持利润,中国钢铁企业伤害了三大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命脉”——长期合同。

三大矿山的“命根子”

20世纪70年代,日本效仿美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找矿产资源。当时,澳大利亚的铁矿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远没有今天的繁荣。日本带给澳大利亚铁矿业的不仅仅是采矿所需的资金,还有大量的长期采购合同。

三大矿山的“命根子”

“可以说,澳大利亚的矿业开发是基于与日本的长期稳定的采购合同。”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全球矿业集团管理合伙人约翰·康纳斯表示,贝克麦坚时见证并参与了澳大利亚铁矿行业的投资过程。

三大矿山的“命根子”

众所周知,从废弃的矿区挖出铁矿石,运到港口,然后通过海运,最后放入钢铁厂的高炉,需要巨大的财政支持。当矿山需要金融机构的融资时,前者最吸引人的不是矿石储量、开采成本和离港口的远近,而是来自钢厂和贸易商的大量长期采购合同。

三大矿山的“命根子”

约翰·a·康纳斯说,长期稳定的订单合同是采矿项目吸引融资的最佳选择。

除了大大提高融资成功率外,长期采购合同还将确保资金在矿山的顺利流动,从而实现可持续生产。

上述三大矿商也说了一句半信半疑的话:“我们不希望铁矿石价格继续上涨,我们只想确保生产的可持续性。”

如果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而且有长期采购合同,那么这三大矿肯定是最容易、利润最高的公司。正是这种半真半假的说法暴露了该矿的野心——不仅依赖买方市场的巨大需求,而且试图让买方顺从地遵守长期合同。

三大矿山的“命根子”

市场经济有这么美好的东西!当谢场的涨价超出了钢厂的承受能力时,钢厂支付了违约金,转向现货市场,从而迫使三大矿山低价抛出货物。

从理论上讲,为了保住“命脉”,三大矿应该在价格上宽容一点。然而,智能矿山在大幅提价的同时,也改革了定价机制。

在这里,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并重视这样一个事实,即延续了30年的铁矿石长协机制并没有完全崩溃。相反,它只伤害它的肉和骨头,但还没有触及它的骨头和肌肉。因为唯一的变化是定价方法,钢厂仍然必须确定三大矿山的年供应量。新机制在产品供应和定价方法方面也符合三大矿山的利益。

三大矿山的“命根子”

上述三大矿长也说了一个大道理:“我们与中国钢厂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愿望和努力不会改变。”

是的,在今天的钢铁工业中,如果没有来自中国的长期稳定的采购合同,世界铁矿工业发展的大部分基础就缺失了。

供求形势总是逆转。如今,三大矿可以在铁矿石交易市场发号施令。然而,由于对长期采购合同的依赖,一旦买方占据优势,三大矿山的不景气时期就会到来。

标题:三大矿山的“命根子”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4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