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3字,读完约4分钟

(作者是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的全球副总裁)

自2010年以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方向发生了明显变化。首先,我们将不再集中投资于能力建设,我们将更多地投资于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与此同时,它还在加强其在中国富裕的二、三线城市的营销能力。这些可以给跨国公司在中国消费市场的竞争带来巨大的好处。 从生产率的角度来看,也有两种趋势。首先,更加平衡,生产能力从沿海地区转移到中国中西部和内陆地区。另一个是将生产能力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地方,包括东南亚、非洲、东欧、北美、墨西哥和东南亚。值得指出的是,虽然这种转移已经开始,但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与中国现有的规模相匹配。因此,在未来三到五年内,这种产能转移不会对中国制造业构成巨大挑战,但这种趋势是存在的。原因是劳动力,中国制造的最大优势,既便宜又丰富。根据调查,从2014年开始,中国的人口依赖将逐渐增加。一个简单的理解是,不工作的人比工作的人多,需要抚养的人越来越多,而能生产的人却越来越少。这样,过去10年快速发展期间的人口红利就不可依赖了。劳动力供给正在减少,劳动力成本仍在上升。瓶颈出现了。在这种情况下,下一个具体问题是如何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效率,改变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富士康事件表明,中国制造业遇到了瓶颈。作为解决方案,富士康最直接的方法是提高工资,但这不会改变铸造厂的业务结构和生产模式。问题的症结在于生产线管理亟待优化。此外,工人需要在工作之外找到精神和心理寄托。为了优化生产管理,我们可以学习最新的趋势。过去,台湾和日本的工厂通常将生产线分开,这样每个工人一天可以重复一个过程数千次。现在,一些电子元件铸造厂试图将工人的工作内容扩展到一个完整的单元。这样,工人可以感觉到他们可以控制更多的事情,这样他们就会有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他们的效率就会提高。 支持工作之外的一个更好的方法是朝着城市化的方向发展工业园区。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工业园区出现之后,过分强调生产的集中,好像生产不需要生活。因此,这个地方就像另一个鬼城,白天很热闹,晚上很安静。城市化的发展可以解决这些生活问题。只是社区建设还没有到位。在这方面,富士康和其他“小城市”甚至不如国有企业管理得好。一些开发油田和矿山的国有企业周围都是完整的社区,甚至是城市,那里有各种娱乐活动,工作压力也不那么大,还有正常的生活,比如工作之外的家庭。 现代大型生产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在为股东追求利润,也在承担社会职能。国有企业,如油田和矿山,首先行使一些行政职能,以创造一个社区环境。从富士康事件可以看出,民营或外资企业的大规模商业生产也会给社区组织带来需求。然而,就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而言,它们不需要依靠政府或企业自身的努力。他们只需要允许开放公园,甚至宿舍区,让社会力量进来运作,从而丰富社区的精神生活。 中国制造业要提高其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并实现利润突破,有三个关键因素:资源、技术和品牌(包括营销渠道)。如果资源,即原材料,被跨国企业控制,就相当于封锁了产业链上游的利润。如果品牌和技术,这些较低的利润也卡住了,那么铸造只能赚取加工费。如果人工成本再次增加,利润将会减少。因此,要提升中国制造业,必须控制资源或突破技术或品牌营销。 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效应现在并不明显。首先,因为这方面的投资不够大;此外,即使有投资,实施的规模和范围仍然相对有限。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本土品牌的竞争力正在增强。家用电器、日用品、饮料、鞋帽,发展良好,增长和盈利能力强。

标题:张天兵:中国制造已进入瓶颈期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4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