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1字,读完约3分钟
6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明确从7月15日起,取消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建材等406税号产品的出口退税。涉及钢铁企业的48个税号的钢铁产品。
河北一家钢厂的负责人最近一直在密切关注这一政策的动向。他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它主要是热轧、中厚板和大型型材。这些钢铁产品以前的出口有9%的退税;取消出口退税的钢材大部分由大中型钢厂生产,而以前由小型钢厂生产的建筑用钢取消了出口退税,并征收15%的出口关税。”
这种影响是双向的。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侯志云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一些品种,如热轧卷和大型型材,产能过剩,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取消了出口关税,提高了出口退税率。降低钢材出口税率可以降低钢材出口成本,增加钢材出口总量,减轻国内资源压力。这些措施旨在帮助钢铁企业度过特殊时期的难关。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的王国庆有不同的看法。她认为,取消钢材出口退税将进一步抑制中国钢材出口的增长,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国内钢材供过于求的现象。目前,在钢材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下游需求的观望态度越来越强,短期内难以好转,这无疑对更加突出的供需矛盾更加不利。
王国庆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市场供求形势进一步恶化的过程中,在价格下跌和生产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下,钢铁企业将再次面临大规模亏损局面,部分钢铁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这也将实现国家通过市场逆转机制推动淘汰钢铁行业落后产能的目标。”
目前,铁矿石是国内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2009年,中国进口铁矿石6.3亿吨,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达到70%;2010年,长期协议价格机制结束,使得钢铁行业面临铁矿石资源垄断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季度涨价继续推高成本,企业经营利润很低。今年前四个月,中国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339亿元,销售利润率仅为3.6%。
侯志云表示,如果钢价继续保持目前的下行趋势,第三季度亏损扩大是不可避免的;国际市场需求萎缩,钢材出口贸易摩擦加剧,国外“双反”调查盛行,高额惩罚性关税使出口企业遭受重大损失;然而,国内产能过剩、低端产品低价出口、退税变相补贴外资企业,同时带来国内污染控制成本和压力。
钢铁工业是典型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型工业。“因此,就战略定位而言,中国不能成为世界钢铁工业的供应基地,就产业政策而言,它不支持钢铁产品的大规模出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资源贫乏,生态环境严峻,国内市场需求巨大。中国应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钢铁工业的总体战略定位是控制钢铁资源的出口总量。”侯志云说道。
2006年,中国首次从钢铁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2007年,中国三次提高钢铁产品的出口关税,以抑制钢铁产品的过度出口。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该转向鼓励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以真正提高中国钢铁工业的竞争力。”侯志云对记者表示,应取消“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对仍在高速有效运行的产能过剩现象应采取铁腕手段予以消除。目前,存在供过于求,库存居高不下,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条件和机会已经具备,取消出口退税是一个帮助。此外,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的取消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反”调查的争议。
标题:部分钢铁产品取消出口退税 高端升级迫在眉睫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5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