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8字,读完约3分钟

Myspace的社会概念停留在sns的基层阶段,目标群体是每个人,用户体验“发现”的乐趣;facebook模式正朝着细分和循环的方向发展,关键词更有针对性“分享”

MySpace总裁离职背后:锋无力还是战略败局

据《商业内幕》报道,当地时间6月17日,myspace联合总裁詹在twitter上证实了自己的辞职。

詹森·赫希霍恩的“遗言”透露出一种“风雨无阻地回家”的孤独感:“是的,我想搬回纽约,那是我梦想中的水泥丛林。”我相信我的空间,相信琼斯,相信这个优秀的团队。”

MySpace总裁离职背后:锋无力还是战略败局

这是被鲁珀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收购后,myspace的第三次高层动荡..今年2月,詹森·赫什霍恩和迈克·琼斯被提升为联席总裁,接替了当时被解雇的首席执行官欧文·范·纳塔。此前,范妮塔在2009年4月接替了前任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德沃夫。

MySpace总裁离职背后:锋无力还是战略败局

在myspace的鼎盛时期,它一度超过雅虎,成为美国最大的网站,每天的页面访问量超过10亿次。今天,它几乎在沙滩上被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络“后浪”打死。

MySpace总裁离职背后:锋无力还是战略败局

一连串的高层动荡和发展下滑不禁让人发问,就像默多克自己反复困惑地问:我的空间怎么了?

显然,myspace的产品在与facebook和twitter等新市场的竞争中已经失去了优势。脸书和推特正在扩张他们的地盘,但我的空间正在失去它的城市。

据《中国商报》报道,研究公司尼尔森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3月,facebook在美国市场的流量增加了70%,独立用户数量达到1.17亿;与此同时,推特在美国市场的流量增长达到45%,独立用户数量达到2000万;另一方面,Myspace继续下滑25%,只有4200万独立用户,甚至还不到facebook的一半。

MySpace总裁离职背后:锋无力还是战略败局

然而,“战线薄弱”一定有更深刻的原因。新闻集团网上业务发展战略制定不当是根本原因。

以myspace为代表的社会概念仍然停留在sns的基层阶段,目标群体是网络连接中的每一个人,用户体验到“发现”和“连接”的乐趣;Facebook模式是对社交网络的升级,向细分化和循环化发展,关键词也更有目的地“分享”。

MySpace总裁离职背后:锋无力还是战略败局

因此,这不再是myspace和facebook之间的对抗,而是前者的重复。myspace越顽固,它衰落的速度就越快。因此,无论是芬达建立一个泛娱乐平台的努力,还是默多克停止内容战争的野心,都只是一个开始。

MySpace总裁离职背后:锋无力还是战略败局

此外,从用户体验来看,myspace不如facebook。尽管facebook的产品并不完美,但在现有条件下,它定义了用户对社交网络的理解,从而成为一种“标准”的存在,拥有更高的用户忠诚度。相比之下,Myspace被怀疑“画老虎不是反狗”,这很难让用户喜欢。中国版的Juyou.com、Renren.com和Kaixin.com之间的差距,也是中国版的myspace和facebook之间的差距。

MySpace总裁离职背后:锋无力还是战略败局

前线薄弱,技战术落后。更换教练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形式主义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足球现象仍然适用于我的空间。正如默多克的传记作者迈克尔沃尔夫(michael wolff)所指出的:“myspace的问题有更深的根源。”显然,这不是范·纳塔的错。他接手时,我的空间已经一团糟,而且持续下滑的趋势无法逆转。”

MySpace总裁离职背后:锋无力还是战略败局

据《商业内幕》报道,当我最近见到詹森时,我问他能否说出一家在失去权力后东山再起的互联网公司的名字。詹森回答说:“在互联网行业,这从来没有发生过。”

标题:MySpace总裁离职背后:锋无力还是战略败局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5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