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4字,读完约2分钟
对于57岁的汉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王)董事长刘英建来说,2010年3月3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12岁的汉王成功在深圳中小板上市。上市当天,汉王的股价上涨了96%。现在,它已经从最初的40元飙升至6月23日的134元。
汉王在资本市场的知名度与其在电子书市场的表现密不可分。2009年,汉王共售出26.6万本电子纸质书,而今年第一季度的销量为16.45万本。电子纸质图书使汉王的年销售额从2亿元飙升至2009年的5.8亿元。
汉王电子纸质图书的表现并非如此。自2009年以来,电子书已经成为消费电子市场的明星。但光的背后,很难掩盖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造成的缺陷和缺乏标准规范造成的隐患。
对质量有隐藏的担忧
山寨产品1000元,名牌产品3000元。
站在北京中关村的一家电子商店里,周先生心里非常纠结:选择一个山寨产品,怕质量得不到保证;选择名牌产品太贵了。
“电子书阅读器的技术含量不高。”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了许多山寨制造商“改造”电子书的根本原因。“电子书阅读器的核心部分是电子墨水。除了特殊的e-ink电子墨水屏幕,其余的硬件和软件架构都比mp3简单。”
除了技术门槛,繁荣的市场是许多制造商转向这个市场的重要原因。不仅仿冒品蜂拥而至,其他制造商也一直觊觎空.这个巨大的市场
新闻出版总署科技司司长张怡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全球约有80家企业正在生产或计划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阅读器,其中mainland China有41家。除了汉王等硬件制造商,就连中国出版集团和中国移动也已经涉足电子书市场。
然而,一些人对这种高涨的热情保持“冷静”。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北京方正飞读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中华认为,电子阅读器的定位是针对长期阅读、有深层需求的读者。这种电子阅读器不会很快成为像手机和电脑一样的日常必需品,它还没有达到满足大多数人需求的阶段。
“目前,电子阅读器产品是混合的,整体价格远远高于用户的预期价格,这为山寨厂商进入提供了一些机会。”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高级分析师李放表示:“但阅读本身不会消失,电子书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电子书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呼唤行业标准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5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