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6字,读完约4分钟

据当地政府证实,富士康科技集团已与郑州市政府草签协议,在该市新建一家工厂。富士康科技集团因深圳多起员工跳楼事件和两次大幅加薪而备受关注。分析师指出,此举将给富士康和中国内地带来“双赢”效果。

富士康向中国内陆转移有望创造“双赢”效应

郑州市政府6月30日向新华社证实,河南省和郑州市的主要官员仍在与深圳富士康集团的高层讨论具体合作事宜,协议内容仍在调整和变更中。

河南政法大学教授石浦表示:“富士康向内地迁移对双方都有好处。”专家认为,在河南引进这样一个“大”的先进铸造企业,不仅可以改善其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还可以缓解这个人口大省突出的就业压力。对于富士康来说,这符合劳动密集型企业降低成本的发展需要。

富士康向中国内陆转移有望创造“双赢”效应

郑州市政府一名官员表示,为了引进富士康,郑州愿意在土地供应、安全、税收和就业服务方面给予“最大利益让步”。

此前,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多次表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是河南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主线...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为人民创造财富的最佳途径。”

富士康向中国内陆转移有望创造“双赢”效应

据新华社报道,郭庚茂曾多次与郭台铭会面,试图将富士康引入河南。

前几天,郭台铭到郑州考察,就新建工厂的有关事宜进行了实地考察。据悉,郑州已经制定了一个10平方公里的土地使用计划来接收富士康,工厂位于郑州新区的杭空港区。

富士康向中国内陆转移有望创造“双赢”效应

富士康是世界上最大的铸造公司之一,在2009年财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109位。它在中国大陆有80万名员工,河南员工占近五分之一。

河南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也是最大的劳务输出地。省人保局农民工工作部主任吕志华表示,未来三四年,全省劳动力供给总量将达到2500万人的峰值,就业安置压力非常大。

富士康向中国内陆转移有望创造“双赢”效应

目前,河南省正在全省范围内紧急招聘员工,并将在近期为富士康招聘和培训10万人。

郑州居民社区张贴的招聘广告称:富士康员工一天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5天。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加班工资,员工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员工基本工资为1200元,考试者月薪不低于2000元。

富士康向中国内陆转移有望创造“双赢”效应

来自河南省夏邑县的年轻人刘永生认为富士康的招聘条件“非常有吸引力”。他过去在东莞工作,月薪约1800元。“如果你能在家乡工作,月薪能达到2000元,那肯定比去东南沿海好。”

富士康向中国内陆转移有望创造“双赢”效应

专门研究富士康员工管理的史普认为,尽管今年以来深圳两家富士康工厂发生了十多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但在员工待遇和管理方面,内地企业仍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河南的新工厂预计将成为富士康改善企业形象的一个机会。

富士康向中国内陆转移有望创造“双赢”效应

富士康上周与深圳两家物业管理公司签署了外包管理协议,并将深圳22万人的宿舍移交给两家物业管理公司。不知道河南的新工厂将采用什么样的员工管理。

富士康向中国内陆转移有望创造“双赢”效应

富士康深圳工厂的员工表示,他们没有被告知在河南建厂,但一些生产线和工人已于6月份转移到天津、武汉和广东佛山。

广东中山大学社会学教授刘林平指出,富士康搬迁到中国内陆主要是为了节省劳动力成本。6月初,富士康两次上调工资,将深圳一线员工的标准工资水平提高至每月2000元。

富士康向中国内陆转移有望创造“双赢”效应

这位专家表示,面对成本的突然增加,企业向内地省份转移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利润水平,实现长远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陈新民表示,富士康的搬迁是不可避免的,对富士康、广东乃至全国都是一件好事。

他说,中国内陆地区需要像富士康这样的大企业,能够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搬迁后,深圳这些沿海城市将腾出更多的空空间用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然而,许多农民工可以在不离家太远的情况下实现就业,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标题:富士康向中国内陆转移有望创造“双赢”效应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5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