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2字,读完约3分钟
据行业分析人士称,由于中国在成品油生产和销售领域没有完善的准入制度和配套的管理程序,小型炼油厂遍地开花,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劣质成品油
问题油影扩散
“丰田召回”风波刚刚淡出公众舆论,部分地区成品油问题相继暴露,取代丰田成为当前汽车行业的公众舆论焦点之一。
“目前,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已经介入调查消费者举报的‘问题汽油’事件。质量监督部门对海口和文昌的一些加油站的油品进行了抽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海南省有关部门了解到,抽样封存的油品已经送至广东省惠州市国家石油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监测结果预计将于本周末公布。
据综合信息显示,自4月底以来,海口、文昌等地的许多汽车频频熄火,怠速不稳,未能提速,涉及长安铃木、丰田、雪佛兰等品牌。
据海口丰正华丰田4s店介绍,4月30日大约一周之后,该店已经收到来自海口和文昌的23辆受损车辆,因为这些车辆使用的汽油含有太多的胶水,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积碳,导致发动机气门堵塞,甚至气门杆断裂。由此产生的维护费用从1000多元到7000多元不等。
据说海南的一个私人永成加油站已经表示愿意为损坏的车辆支付所有的维修费用。
“报告的问题油在海口造成一些车辆损坏的问题与我们公司无关。”中石化海南公司表示,公司所有油库和加油站的成品油均来自中石化(600028)海南炼化公司,其生产的成品油已长期供应香港、广东等地区,没有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然而,在刚刚结束的河南“问题汽油”事件中,中石化未能“自我清理”。据有关报道,今年3月中下旬以来,河南省安阳、新乡、焦作等地大量车辆发生故障。经汽车4s店检查分析,认为中石化生产销售的93 #汽油不合格。
4月初,中国石化河南安阳分公司公开宣称,在从国家二级乙醇汽油向国家三级乙醇汽油过渡的过程中,公司在汽油中添加了环保添加剂,“现在的汽车问题是过渡时期的正常现象。”在媒体报道和上级调查结果的双重压力下,4月底,中国石化河南公司承认分公司油库质量检查不严格,导致一批有质量问题的93 #乙醇汽油流入市场,但将“最终责任”踢给了“外包公司”——山东的一家炼油公司。
但“问题石油”的阴影并不仅限于河南和海南。今年1月初,香港数千辆出租车死亡,当地出租车司机将矛头指向中石化及其加油站,从而爆发了中石化“出租车防火门”事件;中石化之前在上海推出上海4号汽油时,也遭到用户质疑,称车辆启动时“会有抖动,油耗会增加。”
湖北一位雪佛兰程静车主今天表示,他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一个月前,我去了4s店,说可能是油路问题。维修费超过4000元,但现在有这个现象。我认为这一定不是一条石油之路。问题已经解决了。”
另一位北京网民发帖称,他的新车行驶了10000公里,启动时有许多上述现象,尤其是汽油的味道。一旦发动机开始剧烈摇晃,他就认为汽车出了毛病。“当我去4s店时,我发现有大量的碳沉积,并清洗了节气门。后来,我发现仍然有汽油的味道。下次加油时,我需要装一点油作为索赔的证据。”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问题油”阴影扩散 折射油品管理漏洞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