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6字,读完约3分钟
5月5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引起了汽车行业人士的关注。通知指出,为继续做好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和推广工作,有关部门应在5月底前发布具体实施细则。
上周,科技部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甄子健透露,即将出台的私人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与公务用车相关补贴标准类似。
公共服务客车和轻型商用车最低补贴4000元,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客车和轻型商用车6万元,燃料电池客车和轻型商用车最高补贴25万元。
一旦引入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将会出现一系列新问题。
近日,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2010全球汽车领袖峰会”上,通用汽车(中国)副总裁陈石、中国一汽集团副总工程师李俊、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赵福全、博世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克里斯托夫·基尔希、江森自控-安全先进动力解决方案混合动力电池系统首席执行官雷谢曼斯基接受本报采访时,南京依维柯副总经理斯泰克表示: 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君妮也认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不仅是一个公司或国家的责任,也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政府的策略应该更加明确
21世纪: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中,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技术、法规和标准、国家政策还是商业模式?
赵福全:我个人认为,新能源技术的普及和产业化面临的最大挑战应该是整合所有问题。这些不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的简单问题,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同时,我也认为国家应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中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这绝对不是简单的补贴,而是一个输血的过程。国家能补贴多久?如果补贴太多,一旦停止,消费者将不愿支付账单,那么如何收回之前的投资?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我认为这种情况与政府不明确的战略方针有很大关系。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缺乏一个能同时节能减排5%的解决方案。这个问题可能比讨论将来应该做什么更紧迫。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相关专家、学者和政府应制定更有效的措施。
君妮:这不是一个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的问题。在我们解决了电池的技术问题之后,就会出现发电的问题,这将导致整个资源和环境的消耗,特别是现在70%-80%的电力来自煤炭,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仍然在消耗传统能源。
我们不能只考虑局部解决某个新能源技术指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国际合作。如果新能源汽车的许多技术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不认为任何公司能成功地将这种产品投入商业市场。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新能源汽车国家细则5月底出台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5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