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8字,读完约2分钟
“我希望双方都保持理性,不要把关系搞得太僵。”谈到2010年正在进行的全球铁矿石谈判,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表示。宝钢是中国谈判团队的龙头企业。
但这只是一种“希望”。现实情况更接近新日铁总裁三村明的声明:“我们当然希望回到最初的年度定价机制,但我们也知道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三大国际矿业公司(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中国钢铁企业和全球铁矿石市场最大的供需方之间的关系正降至历史冰点。世界钢铁协会(world steel association)首席执行官伊恩·克里斯莫(Ian Christmas)表示:“中国钢铁企业与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今后几年,双方的关系需要一个重建过程。”
“铁矿石季度定价”将成为常态,其最终方向将是指数定价。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之前,中国钢铁行业需要反思为什么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直处于被动,以及未来如何打好“中国需求”牌。
矿工的底线
一位国际矿业高管告诉记者:“我们最大的愿望是确保连续生产,但目前,年度定价机制无法满足这一基本愿望。”在他看来,中国钢铁企业与三大矿商之间的关系显示出“不可修复的伤疤”,这种伤疤始于2009年,当时中国钢铁企业集体撕毁了长期关联合同。
一位与必和必拓关系密切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中国钢铁企业当时停止了订购,这一度对矿山的可持续生产造成了致命打击。
该人士解释说,对于矿山来说,长期合同的结算方式已经延长了现金流回报的周期。如果钢厂不能按时下订单,矿山的现金流将会紧张,采矿需要大量资金。因此,合同的执行率对于矿山的可持续生产非常重要。
2008年底,在中国钢铁协会组织的一次内部生产经营座谈会上,国内主要钢铁企业负责人决定暂停铁矿石长协合同的执行,转向现货市场购买铁矿石。
中国钢铁企业的集体违约让三大矿山怒不可遏。一位参与国际铁矿石谈判的人士表示,在2009年新加坡谈判中,矿商直接斥责了中国谈判代表,称中国钢厂私下撕毁合同是不诚实的,中国应该对撕毁合同的后果负责。
上述与必和必拓关系密切的人士告诉记者,“为了尽可能保证现金流的安全,该矿增加了现货市场的销量,降低了长期合同的门槛,并将许多中小钢铁企业纳入了长期客户名单。”最后,在现货市场,三大矿业公司出售了大部分股票。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铁矿石谈判“最后筹码”:需求紧缩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6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