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28字,读完约5分钟
央视《焦点访谈》近日曝光了国产手机陷阱问题——一些国产手机内置了隐藏陷阱的应用,不知情的用户点击后会自动扣款;此外,一些顽固的收费陷阱不要求用户点击,并会自动扣除费用。更严重的是,用户根本无法删除那些收费菜单。这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自然会引起手机用户的极大愤慨,并不可避免地导致政府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治理。
然而,在对“共同敌人”的痛斥中,笔者建议各方应保持足够的冷静,以更理性的思维和更广阔的视角看待这一问题,特别是对于政府监管部门而言,应采用积极拓展中小企业发展道路的基本政策,而不是强化监管的治标政策。
首先,从监管的力度来看,政府部门、企业、媒体和个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反对吸手机钱的“敌人和敌人”。
首先,运营商和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其中,运营商已经发布文件要求sp退出山寨机;4月下旬,工业和信息化部电监局发布了《手机定制化管理规定》,规定“定制手机不能使用固化的sp码、sp服务链接和sp客户端软件”,这无疑对手机内置的sp服务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也不排除对非定制机型出台更多监管政策。因此,就监管力度而言,监管力度足够大,许多终端企业和增值服务提供商可能已经成为“受惊的小鸟”。
第二,目前的媒体非常发达,包括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形式,媒体的独立性和报道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加强,这足以对上述危及消费者利益的行为造成极大的威慑和收敛。央视《焦点访谈》的曝光无疑会起到这样的作用。
第三,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消费者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信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消费者自然会放弃那些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终端业务,时间和市场规则会自动淘汰那些急功近利、不注重信誉的增值服务提供商。
其次,在监管处理方式上,运营商和政府监管部门都将矛头指向了移动终端内置sp服务的合作模式,并出台了相关规定禁止这种模式继续存在,但笔者认为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简单。
一方面,移动终端内置的sp服务是终端商家和增值服务提供商探索的一种合作模式,从根本上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市场前景。现在,它只是被一些合作者引向了与消费者利益相反的方向,这些合作者反应迅速,不谈论市场道德。因此,目前迫切需要的是在其发展方向上“拨乱反正”,严惩违反法律法规的终端商家和增值服务商,而不是用棍子打死所有的合作伙伴和这种合作模式。
另一方面,这种模式不是国内终端商家的“创意”。国际终端巨头诺基亚(Nokia)最近宣布推出“生命通”(Life Pass)服务,其运营模式正是与增值服务提供商合作,在终端中打造这一服务进行推广。然而,我们看不到相关部门对诺基亚采取了任何监管措施,那么为什么该板块只打击了国内实力较弱的终端厂商和增值服务提供商呢?
第三,就手机自身消费的原因而言,通过大量国内终端和增值服务提供商的“消费陷阱”,我们不仅要“生他们的气”,还要“哀悼他们的不幸”。
与存在的不合理收费、色情、盗版等问题相比,他们的生存困境是一个更大的现实。国有基础电信运营商在行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挤压了增值服务提供商等中小企业的发展:从降低收入份额,到构建统一平台加强管理,再到限制其部分业务发展和渠道推广。
在这样的前提下,为了生存,这些中小企业不可避免地会打一些政策的擦边球:例如,提供与色情和盗版侵权相关的内容;终端内置增值服务,然后设置收费陷阱。当然,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引入管制政策来严格管理,但政府部门需要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些行为,就必须开放国有企业控制的垄断领域,限制国有企业的市场行为,为这些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就像城管说路边摊贩对城市有害一样,他们应该被坚决取缔,但前提是你要为他们提供一种合法且合规的生存方式。如果业内大多数中小企业能够通过正常的市场努力获得良好的发展和丰厚的收入,那么“君子爱财,有善举”将成为这些企业的必然选择,因为没有人愿意在人人喊打的情况下苟且偷生。
最后,从长期监管的角度来看,发展增值服务提供商等中小企业意义重大,政府应重视引导。
一方面,几个大型国有企业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行业的发展需要广大中小企业的广泛而深入的参与。中小企业的企业性质和规模能够保证它们以更高的效率推动企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从全球来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正在成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先锋,它们不仅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意志。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此,要清理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必须落实平等准入和公平待遇原则,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不禁止的行业和领域;有必要解决“玻璃门”(一些地区名义上对私人投资开放,但实际上不能去)和“弹簧门”(一些地区的私人资本进入后必须退出)的问题。
因此,在通信行业实施具体的监管政策,要求监管政策要系统化,不仅是为了监管,也是为了终端商家和增值服务提供商等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而影响行业的发展,不应违背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的意愿。“手机收费陷阱”等问题最终会通过发展得到解决,政府监管部门最好用积极拓展中小企业发展路径的治本之策来代替强化监管的治标之策。
标题:手机吸费陷阱再遭曝光 监管部门将出重拳整治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6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