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7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目前,没有一种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的。必须找到生产低碳汽车的新技术路线。”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工业的未来趋势,还是汽车公司标榜绿色的噱头
2010年中国汽车博览会和上海世博会相继举行,为新能源汽车的集中展示提供了一个宏伟的舞台。然而,随着绚丽的灯光逐渐消失,新能源汽车似乎仍然远离人们的生活。
早在2009年初,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部委联合发布文件,宣布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掀起了中国汽车产业的“绿色”浪潮。新能源汽车甚至被放在中国汽车工业的“角落里超车”,实现世界汽车强国。就在业界称2010年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转折点之际,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最近制造了一场巨大的轰动:“目前,没有一款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的。必须找到生产低碳汽车的新技术路线。”
无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的未来趋势,还是汽车公司标榜绿色的噱头,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情况仍然复杂得像一团乱麻。
汽车企业“大跃进”开发新能源
近年来,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保压力,各主要汽车生产国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措施。根据相关数据,到2050年,中国石油(601857)将全部用于汽车,其三分之二的需求将无法满足,而中国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跃居世界首位。在这种形势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无疑成为解决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
去年初,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政府鼓励企业通过补贴消费者、扩大市场等方式生产和开发节能新能源汽车。根据《中国汽车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目标,到2012年,新能源汽车将占到新生产汽车的10%,新能源汽车产值预计将达到5000亿元。
汽车公司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已被广泛激发。仅在2009年,国内就有20多家汽车公司相继宣布成功开发纯电动汽车,超过了世界上第一个从事电动汽车研发的日本。目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上陆续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国内几乎所有主要汽车制造商都有新能源汽车上榜,公告中列出了100多种新能源汽车产品。
国内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呈现出“大跃进”的局面。一些专家直接质疑国内是否有这么多企业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技术。显然,很多企业都在猜测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就连一家国内私人汽车公司的高管也向媒体透露,该公司开发的所谓纯电动汽车,其R&D团队的成本不超过500万元。
它是通过在两个月内从其他公司购买零件组装而成的。然而,这一结果迎合了绿色节能的理念,不仅提高了公司的声誉,还获得了政府的特殊补贴。
同时,据了解,只有丰田、本田、力帆、比亚迪和哈飞是进入中国大规模生产阶段的新能源车型。相关数据显示,丰田普锐斯(Toyota Prius)和比亚迪f3dm(BYD f3dm)等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销售非常惨淡。
普锐斯(Prius)是一款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已在中国推出两年多,但总销量不超过2400辆。自去年年底推出以来,比亚迪f3dm双模式电动汽车仅向政府部门和企业销售了100多辆汽车,尚未向个人消费者销售。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新能源汽车:跃进式发展背后的一盘乱棋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6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