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7字,读完约3分钟

尽管中国金融业在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脱颖而出,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展望后危机时代,但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金融领域仍存在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面对全球金融竞争格局的重新洗牌和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加快业务模式转变已成为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601988)行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加快推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

商业模式的转变是必然的要求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说:“成功应对变化的方法就是创造变化。”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随着环境的重大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力推进业务运营模式的转变是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快推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

首先,资本约束的不断加强制约着国内银行的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中国商业银行脱胎于计划经济,历史上形成了以信贷资产为主体的高资本占用业务增长模式。然而,为了增强银行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要求越来越严格。在资本约束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以量化估值和外延扩张为特征的传统业务模式过于依赖资本占用,难以为继,迫使银行调整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另一方面,以高资本占用的批发信贷业务为主要利润来源,并不能有效提高银行的资本回报水平和投资价值。2009年的超常信贷供给并没有给中国银行业带来超常的利润增长。这有力地证明了银行传统的资本占用业务模式在严格的资本约束下是不可持续的,迫切需要调整业务战略,走低资本占用的发展道路。

加快推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

其次,外部经营环境的显著变化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业务转型,转变发展模式。随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必须面对来自国际金融机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对中国银行的全球经营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宏观调控政策来看,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将逐步加快,经济发展对投资的依赖程度将逐步降低。不太可能出现另一种争夺大项目、增加信贷规模的局面。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脱媒的不断深化,企业对商业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将持续下降,这也给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的传统商业银行高资本占用业务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

加快推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

第三,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了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这使得商业银行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趋于多元化、个性化和综合化。特别是经过这一轮金融危机的洗礼后,银行将面临更加成熟的客户,尤其是中国不断崛起的富裕阶层,他们将继续扩大对财富长期保值增值的专业需求,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业务,以满足客户需求,努力创造多元化的业务增长模式。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加快推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