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4字,读完约4分钟
考虑到未来5-10年中国新建核电机组数量每年将增加5-8台,未来10年中国对核电的直接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
在5月19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核能国际会议上,中国核能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向记者透露了上述信息。
此前,中长期核电规划提出,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预计到2015年将提前实现,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可能修订为8000万千瓦。
然而,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解决四大问题——核燃料供应、设备国产化、自主创新和核电自主人才。许指出,中国目前的核电燃料可以独立供应,但如果要实现超常发展,国家能源局应加快核燃料供应的布局,否则未来将不可避免地需要依赖进口。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实验快堆总工程师徐伟也表示:“国内铀矿可以自给自足。问题是,如果加快核电建设,就需要加快铀生产。”
本报记者了解到,当地政府也非常热衷于核电站的建设。一位接近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人士透露,目前全国有100多个候选核电厂厂址,如果按每个厂址建造一个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远远超过1亿千瓦。
核电投资的大跃进
据中国电力委员会统计,截至2009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为908万千瓦,占总发电量的1.04%,核电发电量为700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1.95%。
据接近能源局的消息人士称,考虑到加快发展核电的紧迫性,2007年推出的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的计划目标需要修改。
国家能源局向国务院提交的中长期核电规划修订稿有三个目标设置,即上限、中上限和下限。
下限标准是到2020年核电装机4000万千瓦,中限标准是到2020年核电装机7000万千瓦,上限标准是到2020年核电装机1亿千瓦。由于已批准装机容量3140万千瓦,如果今年再批准近1000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经过五年建设,到2015年可提前实现40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目标。
根据中国核能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09年底,国家批准建设28个新的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140万千瓦。在建核电站包括广东岭东核电站、浙江秦山二期、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福建宁德、福建福清一期、浙江方家山和广东阳江核电站。
许认为,今年将批准几个核电机组项目,并计算五年建设期。据估计,原定于2020年安装4000万千瓦核电的目标有望在2015年前提前实现。
上述在建核电项目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省份有发展核电的强烈愿望。
许透露,在已完成可行性研究但尚未获得批准的43个地点中,有31个位于内陆地区(滨江和湖滨),而湖南的桃花江、湖北的大方和江西的彭泽是中国首批三个内陆核电厂。
根据上述接近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的消息来源,规划院已经调查并备案了100多个核电项目,许多内陆省份已经规划了多个核电厂址,而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省已经规划了多个厂址。
“以目前的核电选址储备,实现预期的总装机容量没有问题。”一位核能专家说。
然而,中国电力投资公司顾问余卓平告诉记者,虽然当地的热情很高,但只有在国家能源局批准后才能开工建设。
设备技术发展需要同步
去年,国家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因此,作为非化石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需要尽快达到相对较高的比例。
许指出,根据目前的数据,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00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5%,占全国发电量的8%,占非化石能源的30%。“核能将为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15%的目标做出巨大贡献。”
然而,徐沅告诉记者,核电技术力量,铀生产和核电设备生产在过去几年都是按照原来计划的低限额标准。如果我们想加快核电设施的生产,就需要尽快公布计划,使原材料和设备的生产以及反应堆的设计和研究能够跟上建设进度。
目前,我国核电主要锻件一般需要进口。除了在中国独立建造的秦山一期和秦山二期外,大亚湾、秦山和田湾核电站的设备都是整体进口的。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设备部副主任简指出,国内企业短期内难以提供足够的锻造设备。但是,目前中国三家重型机械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技术瓶颈已经基本突破。预计随着投资的增加,独立提供设备可以满足国内核电快速发展的需要。
标题:核电投资“大跃进”10年将达1万亿
地址:http://www.3mta.com/njxw/16643.html